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市领导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
~~~
~~~(2022年6月30日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标志着我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2年6月30日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22年6月30日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22年6月30日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市水利局召开巡察整改动员部署会
~~~
~~~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循环”实现“变废为宝”
粪水机械化还田作业现场。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珂

  在农村,畜禽粪污的处理一直让人头疼。尤其到了夏天,不仅气味难闻,还容易滋生蚊蝇,这也成为养殖户们的“老大难”问题。

  但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示范区,畜禽粪污处理的难题不仅迎刃而解,而且还实现了“变废为宝”。

  近日,记者在该示范区的稻田里看到,伴随着粪水肥料车的轰鸣声,发酵后的动物粪肥从胶管里喷涌而出,均匀地洒在田地里,不一会功夫就完成了约百亩的粪水机械化还田作业。

  “以往,农民养猪产生的粪污物经过发酵处理后,都是当成肥料用到自家种植的苗木林中,这么好的有机肥不用到农田里真是太浪费啦。”王建云,衡东县种植大户,使用“粪水机械化还田”技术有半年时间,对此最有发言权。“自从将有机肥用到田里,我发现水稻的抗病能力变强了,农田的土壤板结症状也得到了缓解,预计今年每亩收入可增加40—60元。”

  粪水机械化还田,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一个重要技术模式。

  2021年8月,衡东县被确定为湖南省绿色种养循环22个试点县之一。为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有效利用,解决粪水还田“最后一公里”,该县结合畜禽养殖分布特点和农作物生产布局,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水稻、蔬菜、油料、水果生产基地为粪肥主要消纳基地,着力打造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启循环农业新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主要是收集衡东县内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在进行集中处理后,生产出优质的堆肥和沼液、沼渣,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合格后提供给种植户使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减少养殖场畜禽污染排放,生产的有机肥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有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衡东县共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7个,配备施肥运输设备62台,完成粪污收集11.01万吨,粪污处理10.17万吨,粪肥还田面积10.33万亩,项目区化肥用量(折纯)2287吨,节本增效1179万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58%,实现了化肥减量和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双赢”目标。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联通养殖业与种植业,把猪粪鸡粪等养殖废弃物做成粪肥,得到更好的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将粪肥施入农田中,可减少水稻、油菜等作物的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项目负责人刘红艳告诉记者,“循环利用、绿色种养,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对种植户、养殖户以及粪污处理企业都是有利的事,对生态环境更有益。项目将持续在粪污转化肥料上做‘文章’,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绿色循环”实现“变废为宝”
话语寄深情 关怀暖人心
我市表彰2022年度“新时代衡阳好少年”
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简介
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市政府集中采购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凝聚合力打好巡察整改攻坚战
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衡阳邮政举行机要通信应急预案演练暨保密安全培训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绿色循环”实现“变废为宝” 2022-07-01 2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