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元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如何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确保两手抓两手硬,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1月24日,我市创新出台《关于建立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守住各类安全风险底线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底线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
2月26日,市安委会印发《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的实施细则》,随文下发了《衡阳市安全生产全领域排查重点一览表》。
5月中旬,市应急管理系统从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五全一常态”工作专班。
……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五全一常态”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把安全风险管控覆盖到所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健全安全机制、规范责任链条、强化监管能力,各类安全风险的防范水平、应对能力、化解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拉紧底线“防滑链”,安全责任有制可依
责任是织牢安全底线的“牛鼻子”。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压实安全责任链条,是预防事故、防止工作推进落地“打滑”的有力保障。
为充分发挥“五全一常态”机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统筹和支撑作用,我市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工矿企业、能源安全、学生安全、农林水利、文旅安全、特种设备、商贸粮食、网络信息安全等13个行业领域分别建立“安全链”,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性质等细化分类建立若干“分链”,实行“安全链长”负责制,由分管市级领导任“安全链长”,市级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全分链长”,构建“链长”负总责、“分链长”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近日,记者从《衡阳市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安全责任链汇总表》看到,全市共建立62条安全责任链,其中安全生产方面57条,食品安全方面2条,网络信息安全方面3条。每条责任链根据具体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安全隐患点,逐一明确“关键环节”“关键因素”“管控标准”和“责任人”。特别是紧扣“关键”二字,针对最重要的、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因素,制定了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管控标准。
据了解,对于没有建立安全责任链的其他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市安委会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继续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严守安全底线,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链”。
对于失责人员如何认定和追责?《关于建立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将依据明确的责任架构,以“环节”定“责任”,按照“谁部署、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整改、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级各部门落实各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履行日常监管职责等情况进行责任管理。对底线工作部署、落实、检查、整改和验收等环节的失责人员,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追究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和单位(企业)责任,确保全市各领域安全工作实现“零盲区、零违规、零故障、零失守、零容忍”。对在全省、全市排名末位的市县两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单位,由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紧盯底线“主阵地”,安全防线有规可守
守住安全底线,既要划分好安全“责任田”,也要有精细化管理的“探照灯”。
市安委会印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从全覆盖管理、全领域排查、全天候值守、全方位宣传等方面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构筑“点面结合”的底线工作安全防线,点上“严防死守”,面上“管控到位”。
对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市安委会发挥各专委会的作用,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全覆盖;对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商场市场、物流仓储、“多合一”场所等重点场所,市安委会要求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相关企业、单位等责任主体,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原则,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对农村消防安全、防中毒窒息、森林防火和学生防溺水等工作,实行重点时段安全风险管控全覆盖。
全领域排查方面,细则要求做好“四个排查”:即严格落实“起底式”全面排查、专业性技术排查、“导入式”问题排查、常态化巡查排查的要求。每次排查都要形成问题排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落实“一单四制”,实行封闭管理。
全天候值守方面,细则立足实际情况,对各级各部门作不同值班要求。市应急管理系统制定全市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值班值守台账,每月收集各级各部门24小时值班安排表。属地政府和应急管理、公安、消防等部门将采取电话抽查、节假日和重点时段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动态掌握各单位值班值守和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值班值守无盲区、无缺岗、无懈怠。
为增强全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意识,营造全方位安全宣传氛围,细则要求,市县各级各部门要以村(社区)为单位,通过“敲门行动”、新闻媒体、“村村响”、宣传标语、警示牌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基层、进企业(施工单位)、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进公共场所。
4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制作长图、H5、短视频等各类安全宣传融媒产品1700多条;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等渠道,发布安全警示提示,跟踪报道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推介安全生产工作基层典型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基本实现一张覆盖全市的安全宣传阵地网。
念好底线“紧箍咒”,安全督查有章可循
5月24日,接市“五全一常态”督查组现场检查情况通报:联合街道辖区中燃百江第八直营店的隔壁有非法储存燃气罐的闲置门店。市城管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现场查处、暂扣煤气罐87个。
从督查通报到立行立改,这一幕是我市安全督查工作的一个缩影。
构建常态化暗访机制,是我市夯实安全基础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细则,市县两级安委办要每月牵头组织对各级各部门落实“五全一常态”机制情况开展暗访督查,督查情况实行台账管理,公开进行通报,纳入年度考核。
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科长李国华介绍,暗访督查主要以“四不两直”方式实施,对县(市)区暗访督查时,会统一督查标准要求,确保打分排名公平公正。不得提前通知督查地区,对于随机抽查的项目和内容不得由督查地区安排或指定,不得随意降低或拔高扣分标准,不得由督查地区自行提供问题隐患或扣分点。
4月下旬,市安委办牵头,会同市直相关成员单位派出7个督查组,对12个县(市)区和高新区、松木经开区开展了安全生产“五全一常态”工作专项督查,发现安全问题隐患104条,全部交办各县(市)区和园区落实整改。
5月,为确保“五全一常态”机制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市应急管理系统印发了《“五全一常态”机制评分细则》,明确了7个大项、33个小项、196个扣分点。并下发《2022年4月全市安全事故情况通报》(衡安办〔2022〕11号)文件,对4月份全市各县(市)区(园区)事故排名、交通重点违章、养老(福利)院监管、物业监管、部门安全生产执法等情况进行全面、详尽通报;对事故、火灾多发的各级各部门通报批评和约谈;对违章次数排名前5的企业、连续2次违章次数列入排名的车辆及驾驶员、安全隐患排名前10的养老(福利)院,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名词解释:
“五全一常态”,即全覆盖管理、全领域排查、全天候值守、全方位宣传、全链条责任和常态化暗访。
全覆盖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煤矿及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养老院、福利院、学校、医院、商场市场等重点场所,森林防火、学生防溺水等风险高发重点时段做到安全风险管控全覆盖;对城市居民小区,实行标准化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尚未覆盖到的单独楼栋、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等尽快实现物业管理服务。
全领域排查:各类底线工作责任主体要开展常态化巡查排查;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起底式”全面排查;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定期开展专业性技术排查、适时开展“导入式”问题排查。
全天候值守: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特殊场所,要明确值守地、值守点、值守人和值守方式,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定时巡查。属地政府、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对上述场所建立全天候值守标准和台账。
全方位宣传:各县(市)区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特殊时段进行宣传提醒,让广大群众“会识别隐患、会报告险情、会自救逃生”。
全链条责任: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分别建立“安全链”,实行“安全链长”负责制,由分管市级领导任“安全链长”,市级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全分链长”。
常态化暗访: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重点单位(企业)、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通过现场下达整改函、情况通报、开展“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各项安全工作落实。
采访手记
经济发展,安全为要;富裕文明,平安为先。
建设平安衡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只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断压实安全之责、筑牢制度之基、织密防护之网,才能防患于未然、守护好生命安全。
“五全一常态”制度明晰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暗访督查、问责追责工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升级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该制度的出台,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这里面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是衡阳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创新之举,为我市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安全是生命的卫士,安全是效益的保障。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既要警钟长鸣,更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