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施施
“大家注意了,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家人”……最近,这样的声音常在雁峰区亚华名都小区响起。听到提醒后,居民马上回应:“小周啊,我们都戴着口罩呢!”
居民口里的“小周”,是该小区住户周林涛,他还有一个身份——厉家冲社区防疫帮帮团志愿者。这个“防疫帮帮团”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他们穿上“红马甲”“蓝马甲”,为有困难的居民排忧解难,共同筑起“家门口的防疫墙”。
凌晨1点,他被一阵敲门声叫醒
“咚咚咚……”4月3日凌晨1时许,亚华名都小区某住户门口响起急促的敲门。住户打开门一看,门口站着“大白”,十分惊讶地说:“什么事?这样很吓人!”说完,还往后退了几步。
“别怕,没事的,就是社区得知您母亲从外省回来,要了解一下情况。”“如果是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还是要到定点的酒店隔离。”这时,厉家冲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琼和驻点社区的雁峰街道人大联工委主任罗竣中一起向住户介绍。说明来意后,住户配合地将家里老人的情况告知工作人员。完成这一户的排查后,工作人员又要回到社区将信息进行汇总。
“这段时间,深更半夜上门排查是常事。”陈琼说,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始终坚守在防疫前线,以“事不过夜”的态度与疫情“赛跑”。
特殊时期,涌现一群“临时妈妈”
这一夜,和大家一起忙碌的还有社区防疫专员唐媛。
打开唐媛的微信,社区各家各户的防疫情况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册,居民需要办理的急事要事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其中,一位来自广东珠海王女士的微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此前,王女士夫妇回衡需要集中隔离,但家中有17岁的大女儿和13岁的小女儿无人照看。接到这对夫妻的求助后,唐媛和其他工作人员化身“临时妈妈”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八旬志愿者徐先莲也主动加入进来,负责起孩子的一日三餐。
唐媛说:“在特殊时期,只有大家齐心,相互体谅、相互帮助,才能更快地战胜疫情。”
“90后”防疫小姐姐,每天绕社区两圈
“万众一心,才能战胜疫情。”深有同感的还有来自雁峰区统计局的“90后”统计员朱可筠。连日来,她和来自街道、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带上“小喇叭”,看到居民未戴上口罩,一一纠正,发现部分门店管控不到位,协助整改。朱可筠告诉记者,“志愿者们每天要围着社区走两圈,每天两三万步是常态。”
社区专职志愿者“95后”大学生谭伊玲,曾是大家眼中娇气的软妹子,经过近半年的磨练,她也变得坚强起来。“每天除了为居民宣讲防疫政策,还要协助排查流调信息,帮助红黄码居民申请改码。”谭伊玲说:“社区防疫工作纷杂琐碎,要从早忙到晚,多次半夜里还在为来电的居民答疑解惑,但再苦再累,听到居民一句‘谢谢’,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
一个电话解民忧,一抹蓝色暖民心
在社区的防疫“战场”上,还有一群身穿“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社区的普通居民。疫情之下,他们主动请缨加入防疫帮帮团的行列。
4月5日10时许,一位居民焦急地找到防疫帮帮团志愿者周林涛。“小区有位老人一个人在家,他儿子在外面因为疫情不能回衡,昨天下午家里就停电了,物业公司今天放假,不晓得哪里可以找到人来检修呀。”了解情况后,周林涛马上给另一名“防疫帮帮团”志愿者汤运展打电话。
学过电工的汤运展拿上工具就往老人家里赶。经过上门检查,发现原来是电表箱里的线松了。不到半小时,他就为老人解决了停电的难题。
如今,防疫帮帮团志愿者的人数将近100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在基层防疫中用行动告诉居民:别担心,有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