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粮于海”的故事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陆地海岸线约占我国的六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我国首位。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渔业大省山东,近年来以创新之智、转型之心、科技之手,建设海洋牧场,囤实蓝色粮仓,提升海洋科技驱动力,用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不断满足国人的“饭碗”。

  山东半岛人与海的故事,见证着新时代“藏粮于海”的生动实践。

  66岁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有个夙愿:在我国的海里规模化养殖三文鱼。

  让鲑鳟冷水鱼类在我国较温暖的海域存活,一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寻找,学者发现,在山东日照以东有一处黄海冷水团,水质适合此种鱼类生存。

  2011年开始,董双林和他的团队走上科研攻关之路,研发出不少“黑科技”。“通过注水注气,养殖设备采用‘沉浮机制’:夏季表层海水过热时,可下沉至深处的冷水团;秋季表层海水适宜时,可上升至水面。水温难题破解了。”董双林介绍,加上鲨鱼防护、鱼鳔补气、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自主技术的保障,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类实现了重要突破。

  看到黄海海域“深蓝1号”智能网箱一条条近10斤重的三文鱼长成收获的情景,董双林不禁眼角湿润。

  如今,我国用海洋科技“养出”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

  中国船舶武船集团青岛北船重工高级工程师杨慧勇说,未来海洋渔业将继续聚焦高精度检测设备和专用设施研发等“卡脖子”问题,融合应用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深远海实现养殖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

  “不远的将来,望洋兴叹的场面会越来越少。”他说。

  深海之中,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海中城堡”,只需数人操控,便可实现智能运行。这种被称为海洋牧场的“蓝色粮仓”,在山东近远海,省级以上的达到129座,国家级的已达59座。

  凝聚着海工装备行业工人智慧的智能网箱“经海004号”,近日在山东烟台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海域投运,用于养殖许氏平鲉等商品鱼类。

  这一设备出自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近年来,这家海上钻井平台生产企业开始用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制造海洋牧场专用设施。

  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富祥说,“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网箱有效养殖容积达7万立方米,单体网箱年产渔获600吨到700吨,而如此大的海洋牧场设施,也只需4名工人进行管理。

  在深远海“养鱼”,不再遥不可及。专家介绍,依托海洋牧场装备,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产业已经走进深远海,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海产品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海洋美食的需求。

  (新华社济南3月29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下月起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
把饭碗端牢,“三小”变“三大”
“藏粮于海”的故事
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成功
关于湖南省煤业集团白 山坪矿业有限公司白山 坪煤矿停产整顿的公告
公 告
减资公告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迁坟公告
计划检修停电预告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藏粮于海”的故事 2022-03-30 2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