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建链强链扩链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基础原材料、关键生产工艺、供应链节点、核心零部件、涉军产品等方面“卡脖子”问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3个增至10个。创建以来,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的比重增长7.6倍;获国、省科技奖励44项。
创新主体日益壮大。创建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3.2倍,科技创新平台增长了1.6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2.5倍,衡阳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富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的城市之一。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举办衡阳企业发展“船山论坛”,为衡阳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结构优化提供先进理念与发展思路,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科创名片。成功举办了全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全国人工智能年会等“国字号”科创活动。精心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等科技活动。营造了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关注创新的良好氛围。
“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既是对我市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又赋予了我市更重要的使命任务。我们将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衡阳“十四五”开新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下阶段,我市将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培、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七大工程”,致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让“科创衡阳”的标签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