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年末“别样红”:
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中国证券报》9日刊发文章《银行年末“别样红”:财富管理转型提速》。文章称,银行年底为来年“开门红”举办的活动如约而至,但今年情况“异常”。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实地调研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不少银行揽储热情有所减弱,转而力推基金、保险等产品,注重对客户的“精耕细作”,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一进一退”之间,足见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思路之变,也体现出银行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力争“多点开花”


  “储蓄产品已经没有额度了,今年我们不会再发行新的储蓄产品。”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李红说,当前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几乎一致,后续难有太大提升空间。单靠存款产品吸引客户效果不明显,即使客户购买也往往是“一锤子买卖”。

  与多数银行“打法”不同,某国有大行年底并不希望吸收太多存款,更希望将资金释放到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领域。

  中小型银行揽储力度也有所减弱。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多家民营银行推出的活动情况发现,相比往年,多家银行今年年底不再推出“加息券”等存款营销工具,更强调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代销。

  一家小型银行高管表示,由于客户黏性较强,今年在揽储方面没有太多动作。

  其实,银行只是将更多精力转移至基金、保险等中间业务,希望通过对客户更深入的挖掘,提高客户黏性,真正留住客户。

  某城商行支行负责人表示,按照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通过利率上浮吸引存款的空间变小,加上结构性存款、按档计息等存款方式受限,揽储的局限性加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经营策略,不能一门心思放在揽储上。”


  强调“细水长流”


  综合服务和揽储力度的“一进一退”,与银行考核方式变化有关。多位业内人士屡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日均资产”的概念。

  “说白了,以前更关注‘钱’,现在更关注‘户’。”某股份行理财经理王燕透露,相比往年以“产品”为主的考核方式,目前更强调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考核,绩效指标向以“户”为单位倾斜。

  “这表明银行更加强调对客户的深度经营,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某股份行零售部副总经理李明介绍,近期该行还准备推出“周末不打烊活动”,北京城区各网点轮动,确保每天都有网点营业,客户每天都可以就近找到网点办理业务,购买产品。

  为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某国有大行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开展了“到店有礼”活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会有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员工每天驻扎该行网点,面对面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该行网点购买产品的客户还可以得到礼品。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月末、年末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做出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银行对“时点”金额的“执念”。

  这种转变体现在内部经营思路上,就是从“临时抱佛脚”的狂热揽储变为“细水长流”式的精细挖掘客户。


  发展财富管理势在必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财富管理不仅仅涉及零售业务,未来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将向对公业务推进,甚至会改变银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净值化”概念已深入人心,并带动不少客户的风险偏好提升,基金、资管计划等产品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有望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资产结构优化。

  “最高阶段的财富管理将通过投行业务的发展催生新型对公业务模式。”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玉卢说,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势在必行。

  “未来银行业发展看点是‘向表外要收益’。其中,财富管理作为众多银行转型的重点和轻型银行优质赛道,将迎来多个供需层面因素的催化。”华西证券刘志平团队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11月CPI、PPI同比涨幅“一升一降”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发力
主要股指继续上行 两市成交有所放大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2021-12-10 2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