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议》的说明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对第一个百年党的干部、人才和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历史性经验进行了总结,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如何抓好干部、人才和组织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组织部门必须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全会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并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第一,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广大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历史,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决议》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好干部“二十字”标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常发现、常锻炼、常召回、常关爱”机制。要聚焦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日常观察,强化一线考察,延伸终端考评,把勇挑重担的“猛将”、攻城拔寨的“闯将”、善作善成的“干将”发现出来、选用上来。要持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用好集中选拨优秀年轻干部等好经验好做法,把更多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经历“风吹浪打”,为衡阳奋力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中坚骨干。
第二,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决议》提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聚天下英才为衡阳所用,全力建设活力迸发、近悦远来的雁城人才高地。要突出高层次、创新性引进集聚人才,继续发挥“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优势,不断推出差异化、精准化、标准化的引才政策。要多方式、多渠道广泛集聚英才,通过“UP”模式高校、园区协同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采取“面试面谈面签”方式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开展“万雁入衡”引才行动广泛集聚青年人才。要通过“一人双岗”用才模式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为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服务发展架桥搭梁。
第三,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力量的历史,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决议》指出,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贯彻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持续推进“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健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扩大新兴领域党组织“两个覆盖”。要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科学选村布点,精准选人派队,全面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强村。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注重用“红色基因”强健党员“肌体细胞”,用“红色能量”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锻造先锋队伍、筑牢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