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小青 图/彭 斌 周 围 李 孜 谢小青 肖亚辉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始终绕不开的热词。从神农创耒到衡阳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从数字经济风生水起到“五制一平台”制度的实施、企业赋“码”保护平台的试运行、“重大项目专班”制推行,创新的基因,始终深藏于城市血脉,成为衡阳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并把强创新排在第一位,从“科技、产业、金融、模式、机制”五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强化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让人备受鼓舞。
★科技创新,赋予未来无限可能
“未来工厂”是啥模样?去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看看就知道了。
进入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立马感受科技创新给你带来的视觉震撼与感官刺激。机器人忙碌穿梭送餐;乒乓球台前,机器人用各种难度的发球与对手激烈对抗;“无人工厂”没有噪声没有刺鼻味道,可以减少90%的生产人力成本……
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运用AR、VR、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让大家实地、实物浸入式体验智能APP、场馆运营管理系统、智能中控指挥、工厂运营ERP、数字孪生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尖端科技。不仅如此,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有转型升级的需求,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还能提供数字技术帮助。
“最近我们在忙着为360、创维等知名企业,提供网络视讯产品定制研发。”作为全国物联网泛视频应用领域头部企业,捷高数字去年将公司总部及智造中心搬迁至衡阳国家高新区创新中心,业务从主板拓展到整机,当年实现产值3亿元。
如火如荼的创新热潮背后,是一座城市对创新的全力支持。
经济活不活跃,科技创新程度高不高,市场主体有绝对话语权。衡阳正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计划,提升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争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同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取得一批原创突破性成果。
此外,衡阳在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传统产业转型方面也大有作为,力争国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布局衡阳,构建创新联合体、现代产业学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合力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持续实施“原地倍增”计划,大力开展5G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转型创新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产业创新,“数字”与“实体”深度融合
10月9日,创业中心、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湘南湘西区块链产业园同时开园,三大产业园集中开园是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以及衡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是城市发展的最前沿,也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字“试验田”,正全力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加速开放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数字衡阳名片。
目前,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沿线布局了45个产业园区,已有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高新电商产业园、颐高数字产业园、湘南湘西区块链产业园、智慧医疗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近20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平台3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2个,院士工作站12个,其中,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平台占85%。
将目光转向位于衡阳县的“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尽管气温低迷,该项目工地却是热火朝天,一排排塔吊长臂挥舞,1000多名工人同场作业,挥汗如雨。该项目首期有望2022年5月前全部厂房主体封顶,2022年12月前企业入驻投产。三年内项目可容纳钟表企业两百家以上,有望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6亿元以上。
今年5月17日正式开通的衡阳首家5G智慧工厂——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有声有色;白沙绿岛区域开发建设加速进行中,加快发展核应用产业和光纤陀螺惯性导航产业,打造央地深度合作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启迪古汉来势向好,同祺生物医药产业园、贝蓝斯医疗科技园正加速建设;界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打造中部地区重要陶瓷生产基地……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全新应用场景正在引领行业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业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衡阳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输变电产业、无缝钢管等传统产业升级,实现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金融创新,灌溉“科创引领区”
金融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金融如何服务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衡阳近期动作频繁。10月以来,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建行湖南省分行、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到访衡阳,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参与衡阳发展,只为满足“贷款需求”?答案是否定的,在产业方面,衡阳有输变电、钢管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发展,每一个领域都可以说是值得关注的“投资热点”,广大金融机构势必摩拳擦掌,对更好地融入衡阳发展信心满满。
邮储银行衡阳市分行近日成功发放该行全市首笔“线上信用户贷款”,用户蒋先生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申请“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从信息采集到贷款支用全流程,仅用20分钟就成功放款;农行衡阳分行将创新发展视为支持油茶关键,前三季度累计发放油茶贷款5.2亿元,支持油茶种植面积27.2万亩、油茶种植大户709户、油茶加工企业17家;衡州农商银行对衡阳县乌莲产业累计投放贷款达2000余万元,助力小乌莲远销海外……我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衡阳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衡阳企业上市辅导中心,每期的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沙龙高朋满座。来自金融投资、法律财会、咨询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共享经验智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衡阳要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抓住机遇、拥抱资本,在企业上市方面奋力赶超、有所作为。衡阳勇于创新,成立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联合国内头部券商、律所、会所、投融资等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财会、基金、投行、管理咨询等5大方面的服务,加速了衡阳企业上市步伐。
金融活,则经济活。有了政银企三方携手,衡阳必将引来更多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灌溉出一片“科创引领区”。
★模式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前景无限
11月3日,衡东县李花村村委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天恰逢村里召开集体经济入股协议签订现场会,不少村民都带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前来入股村集体经济。
李花村靠近湘江,周边水系发达,村民也有养殖鸡鸭的传统。近年来,李花村发挥这一优势,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形成禽蛋加工产业链,多渠道、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一枚枚土鸡蛋、土鸭蛋变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蛋”。
当前,李花村有大型的禽类养殖基地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8家,有禽蛋深加工企业4家,家庭小规模加工56家。经过多年发展,李花村形成了禽蛋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咸蛋黄加工在全国首屈一指,2020年全村禽蛋产业产值超过1.2亿元。而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示的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中,李花村光荣上榜。
在距离衡阳市区不过20多分钟车程的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每逢节假日,“梅花村的饭店”农家乐非常火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家饭店是由当地村民众筹开的,从老板到员工,都是梅花村村民。
梅花村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募集资金开饭店,并向金融机构申请了整村授信,为打消一些村民的疑虑,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村民不仅可享受“梅花村的饭店”带来的红利,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梅花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最近又有大动作,梅花村梅花小镇欢乐谷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在抢抓进度,争取让新项目在今年尽早与游客见面。
衡阳不断创新产业对接模式,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城乡产业高层次动态平衡,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
如今,乡村产业正在衡阳广袤农村蓬勃兴起,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创新不仅是科技、产业、金融、模式创新,与之共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是机制创新。
为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在全市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衡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10月底,衡阳市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方案”发布。
11月10日,衡阳市“云绩效 云督查”平台正式上线,对承诺考核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备案监督制、现场观摩制的组织实施,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11月16日至17日,全市产业推进大会召开,全体市领导与各县(市)区、园区党政一把手,深入高新区、衡山科学城、常宁市、祁东县、衡南县部分项目现场实地察看。通过看一看,评一评,大力营造真抓实干、比学赶超氛围,提升重点项目建设实效。大会还现场宣读了《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赋“码”保护机制的通知》,市委书记秦国文,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等市领导为部分首批试点企业授“码”。11月17日起,衡阳企业赋“码”保护平台试运行,全市首批52家企业纳入市委、市政府赋“码”保护范围。明年1月起将全面实施。
这一系列动作,透露出衡阳真抓实干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衡阳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创新平台培育机制、人才引育机制、产权保护机制、支持引导机制,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创新,不断创造更新。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创新基因强大、创新土壤肥沃、创新潜力无限,创新已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