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新型农民”陈德群:~~~
~~~位于湘江东路湖北路口
~~~衡东县大浦完小组织2021年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
~~~市水务集团志愿者到市财政局开展水质检测工作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农民”陈德群:
回老家种紫薯,带老乡共致富
陈德群展示新鲜“出土”的紫薯。

  ■文/图   本报记者   麻安田   通讯员   李久成

  “今年是个丰收年,种紫薯真的赚了。”10月26日,面对记者采访,提着两吊刚挖出的新鲜紫薯,陈德群笑得特别开心。

  陈德群今年35岁,家住常宁市板桥镇鸡公塘村。在外打工12年的他,工作特别能吃苦,为人诚恳,得到老板的欣赏。他从员工一步步做起,先后担任生产组长、车间主任和主管生产副经理,最高年薪拿到12万元。去年10月,他决定辞职回家乡创业,当一个“新型农民”。老板很不理解,曾问他,“你放弃这么好的待遇,回到家里种田,值得吗?”

  陈德群的回答是,每年春节回到家乡,当他看到那些缺少水源的农田在荒芜,感到很心痛,于是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他的妻子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

  陈德群回到家乡后,决定把不适宜种水稻的农田流转下来,全部种上紫薯。去年11月,他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流转农田110亩,花8万元购置了一台大型拖拉机,用于开荒、耕地、挖紫薯。今年投入20多万元种上紫薯。由于管理到位,今年紫薯获得大丰收。前几天,挖了10来亩紫薯测产量,亩产突破了2000公斤。不少外地客商开着大货车直接到田边收购他的紫薯,一吨卖价达4000元。

  在紫薯田地上,记者看见陈德群扛着一大包紫薯,沿着弯弯的田埂一路小跑。不远处,拖拉机把紫薯挖出来,50多名村民同时在田里忙着分拣、打包、装车,大家忙得不可开交。陈德群告诉记者,他种的紫薯又香又甜,淀粉比当地红薯的淀粉多百分之三十,商家用紫薯加工淀粉,加工10吨可以产生1万元的纯利润。由于今年获得大丰收,按照现在的产量和市场收购价格,总产值有望突破60万元。

  陈德群现场算起了一笔细账,种紫薯可为当地留守老人和妇女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今年估计给大家发工资共计24万元,加上土地租金1.5万元,两项加起来,可为村民增加25万余元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欣逢盛世 立志逐梦
回老家种紫薯,带老乡共致富
门头摇摇欲坠,路人担惊受怕
3分18秒,1918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
保障饮水安全,宣传用水知识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回老家种紫薯,带老乡共致富 2021-10-29 2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