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中心应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技术、管理、品牌建设,提升疑难急危重疾病临床诊疗能力、科研研发与转化能力,为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让群众在家门口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9月27日,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陈卉就如何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出了建议。
其一,完善规划,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品质。以“整体规划、差异布局、重点突破、示范引领”为原则,建成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培养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搭建科研平台,提升服务品质。
其二,培养人才,打造一流的医疗服务品牌。应重视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和成熟的技术骨干,鼓励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以人才带动一流的医疗服务品牌建设。
其三,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合理布局,围绕构建合理的医疗服务机构“金字塔”,确定不同医疗机构的定位。陈卉建议,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属于综合医院,可建立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急危重症救治医学中心;衡阳市中心医院可建立紧急医学救治基地和航空救治基地;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应着力打造精神医学中心,建立心理康复基地。
其四,互通信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搭建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化医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卫生应急、急诊救治体系,如衡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专注抑郁症自伤自杀、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等疾病的预防、危机干预及应急救治体系等。
最后,要加大投入,为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卫生资源配置政策、经费投入政策、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救助政策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建设,确保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