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安田 通讯员 王光宇 谷 华
“百年母校,百年辉煌。祝福我的母校!” “六中是我回家的坐标,是我感恩不尽的母校。”“我特地创作了歌曲《时常想起您》向母校老师致敬。”……在衡阳市新民中学(原衡阳县六中)建校100周年到来之际,李勇、聂泉、申旭辉、屈仁伟等2万多名海内外校友通过网络、高新区“点亮衡阳”户外电子屏以及赠送母校旧建筑红房子模型、等比例卫星模型,捐款捐物等形式表达对母校百年华诞的深深祝福。
红色新民,积淀厚重
该校创办于1921年,其前身为“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1958年改为衡阳县六中。1983年跻身市重点中学之列,1988年载入教育部编印的《中国著名中学》;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14年经评估验收被评为衡阳市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优秀单位;2020年11月整体移交衡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学校坐落于蒸湘区呆鹰岭镇新民村,占地面积99余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现有56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400余人,教职工303人。其中,专任教师222人,硕士研究生9人,中学高级教师81人,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
新民人自建校伊始便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受“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的濡染、前三任校长民族大义的感召,一批批革命师生前仆后继、奋斗不止。他们中有工农运动的先驱、有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有国民革命军第七师的指战员、有八路军高级领导和建军、治军理论专家,有毛主席第一个介绍入党且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代表。从这里走出了革命年代的北京市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湘中南特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还有江华、临武等湘南地区党的创始人,他们将革命的星星之火撒向了全国各地。这里还是湘南学联的重要成员单位、中共衡阳地区最早的三大支部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大支部之一,中共湘南地区最高领导机构的第一届领导人全部是这里的老师。在党的领导下,新民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声援水口山罢工斗争和湖南三师学潮、参与反基督教运动和抵制洋货等爱国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中学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校董们“教育救国、以济世穷”的初衷,将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这方土地。
(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