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向吟吟 图/张志伟
“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踏实肯干,乡亲们共同奋斗,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实现。”这是旷树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44岁的旷树红是衡山县开云镇建胜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委员。借助“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他系统地学习农村产业发展课程,根据建胜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尝试发展适合村里的农业产业。
2014年,旷树红购买了3000多棵优质桃苗栽种,他白天搞种植管理,晚上学习种植知识。但还是因为缺少技术等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不气馁,又重新栽上了黄桃,四处请教学习,经过数年磨砺,黄桃产量连年翻番。
此时,旷树红认识到,单一的产业发展风险太大。2015年,靠着一股子闯劲,旷树红筹办了衡山县鳌江生态农庄,带领当地村民发展特色农业。2016年,通过发展特色水稻种植,次年收入达80多万元,还给务工的乡亲发放工资30多万元。2018年,经过调研,他又率先在村里建起20亩蔬菜大棚基地,并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种植方法。2020年,旷树红的大棚蔬菜基地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并开拓了鳌江生态农庄现代化发展模式。
致富不忘乡亲。在旷树红的带动下,村里有28户农民发展种植业,建胜村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向多元化、高附加值农业发展,村里的农业年产值500万元,接待乡村旅游1000人,纯收入60万元,还解决了村里13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