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置身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伟征程中,全市科技系统将继续坚持创新首位战略,着力培育形成‘五个新优势’,全方位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近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邹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聚焦“增量提质”,形成创新主体新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力争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
着力“培育提档”,形成平台建设新优势。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争取大型科学仪器和国家实验室落户衡阳。加快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输配电、核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积极推动中科院衡阳地理研究所建设,力争未来五年,全市省级及以上研发创新平台达到200家以上,国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突破60家。
坚持“外引内培”,形成人才发展新优势。加快建立衡阳市高精尖缺人才清单,综合运用“UP模式”等招才引智模式,力争未来五年引进高端创新团队20个以上。加强本土科技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工程、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培养创新型人才15万名。
专注“创新赋能”,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推进产业链强链工程。依托中核二七二、南华大学等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立足衡阳市无缝钢管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钢管精深加工,高质量建设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为主平台的创新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