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明
离开家乡茅洞桥几十年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是那么亲切,而老家荷叶塘的故事,常常让我记忆犹新。
荷叶塘,顾名思义,以满塘盛开的荷叶出名。她的水面约七八亩,水深不足两米,每年的夏季来临,荷叶塘便披上了漂亮的盛妆,满塘的荷叶仿佛在一夜之间生长出来。那莲莲的荷叶清翠欲滴、高低错落,绽放的荷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一阵微风吹来,满塘的荷叶有如仙女舞动的彩缎,令人心旷神怡。好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別样红的美景。
我生长在荷叶塘边上,荷叶塘伴随着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儿时,我和我们本村几个小伙伴经常结伴光着屁股到荷叶塘去摘荷花、釆莲子,用荷叶盖在头顶上捉迷藏、打水仗,有时还能摸到几条小鱼回去。荷叶塘的鱼是出了名的多,有鲶魚、鲫鱼、鲤鱼,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小鱼。一场大雨过后,荷叶塘的鱼便会沿着我家门前的小溪逆流而上,这时是我最佳的捕鱼机会。我会在小溪的入口处用鱼篓把它拦住,等到雨停了水退了,鱼儿便会乖乖地钻进我的鱼篓里,每次总会有不少的收获,少则几斤,多则十几斤。因此我们家总会一日三餐有鱼虾吃,吃不完的,父母就会把它烘成腊鱼,然后提到集市上去换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及日常用品以贴家用。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如果说荷叶塘养育了我们一家人,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她让我们的日子总是过得比别人家滋润一些。
盛夏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荷叶塘周围山上的植物也被炙烤得干枯了,好像放一把火就能把整个山头点燃。而此时山脚下的荷叶塘却是生机勃勃,一派繁荣的景象:荷叶在舒展着身姿,荷花在偷偷地绽放,蜻蜓扑着翅膀在水面上点水,青蛙悠然地匍匐在荷叶上等待着美味到来,不时发出几声鸣叫。鱼儿也调皮地跃出水面,塘面泛起阵阵涟漪。塘边几棵垂柳树上,黄鹂鸟在唱着不知名的歌,捕鱼高手翠鸟会不失时机地箭一般地冲向水面,饱餐之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时你会发现,塘边那棵大如凉伞的槐树底下,有人撑起了钓竿,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我这个钓鱼爱好者。黄古鱼和乌鱼最是凶猛,咬钓从不犹豫,提竿一般不会落空。鲫鱼和鲤鱼却很狡猾,咬钓比较斯文,没有耐心是钓不上的。中午放学后,我只要在槐树底下蹲上个把小时,中餐绝对有美味上桌。
双抢农忙的日子,正是天干火旱的季节,农村的山塘几乎都干涸了。荷叶塘因为是我们生产队和隔壁队的公塘,那一塘水自然成了两个队争抢的宝贝。几条水车,几台抽水机不停地把荷叶塘的水往自家塘里送,村民们光着膀子,唱着山歌,轮番上阵,好一派热气腾腾的抢水场面。连续几天,荷叶塘终于快要见底了。
干荷叶塘的那一天比逢年过节还热闹,附近几个生产队的人争相来到了荷叶塘,没有谁会放过这次干塘捉鱼的机会。只见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拄着拐棍来看热闹。我与父亲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年一度的好机会,在水识鱼性,再加上有先进的捕鱼工具,自然收获最大。父亲总会很慷慨地分几条鱼给那些没抓到鱼的乡里乡亲。几个小时后,人们提着大桶小桶的战利品渐渐散去,只剩下满塘的残花败叶。一放鸭的村民,还不失时机地赶来一群鸭子,把荷叶塘最后的漏网之鱼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荷叶塘还有过许多美丽的传说,听老人们讲,从前有一位朝中高官路过荷叶塘,不敢坐轿,下轿步行。问其故,他说此地风水异常,乃莲花宝地,后来当地就有了天子坟、荷花仙姑、龙公桥等美丽的传说。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几十年过去了,荷叶塘虽在,却完全不见当年的模样,塘边那棵老槐树和几棵杨柳早已不见了踪影。每年的清明节,我总要去看望荷叶塘,想寻找她昔日的影子,找回我童年的回忆。美丽的荷叶塘,我的“母亲塘”,你曾经无私地用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家。当年,从你的怀抱中走出的农村孩子,如今也和你一样不再年轻,饱经沧桑。但不论我在天之边、海之角,不论我是否艰辛、是否疲惫,这一份乡愁将永远伴我一路风尘,还有那对荷叶塘的思念是我不变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