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我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从无到有,防治队伍从小到大,防治体系由单一到多元化……”近日,笔者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专访该院十病区(耐药结核病区)主任贺卫国,听他介绍我市结核病防治事业几十年的风雨沧桑。
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我市定点结核病防治医院,原身是市传染病医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70多年以来,医院几代结核病医疗人员迎难而上,视消除群众疾苦为己任,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全面落实省、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取得了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快速发展。
谈“核”色变,肺结核的前世今生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菌可能侵入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从肖邦、契诃夫,到萧红、林徽因、鲁迅等,中西方历史上许多名人死于结核病感染,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者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曾这样描述:“如果以一种疾病牺牲者的数目来衡量其危害严重性的程度,那么所有的疾病,甚至包括最有威胁性的淋巴腺鼠疫、亚洲霍乱等都必然远远地排在结核病的后面。”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结核病早已离我们远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流动人口增加、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等多种因素,结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如今,结核病依然是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之一。
根据2020年度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约有83.3万,占全球8.4%,防治结核病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贺卫国指出,湖南曾是结核病高疫情省份,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发病率大幅下降,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近5年来,我省发现并成功治疗结核病患者25.7万例,其中10.8万例是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学阳性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6%。
在医学发展的今天,被确诊的结核病,除了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菌而成为原发耐药肺结核以外的患者,只要及时就诊,接受正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患者在经历了好转后恶化反复交替、长期不愈的诊疗过程后,最终成为耐药肺结核。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是全球结核病控制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什么经过长期的治疗,反而出现了耐药现象?贺卫国道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规范。“抗结核治疗讲究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给药五大原则,但在临床治疗中很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了就中断治疗,不遵循医嘱进行全程治疗,因此导致耐药的结果。”
贺卫国特别提醒,新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务必要规范诊断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普通肺结核患者要避免发展成为耐多药肺结核,就要一次性治愈,不要自行停药或中断治疗。这需要患者以及家人配合医生,尤其是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家人也要及时督促提醒患者,治疗期间全程规范服药,定期复查,直至痊愈。”
治疗方式从“老三化”到多元化
上世纪40年代,有效抗结核药物链霉素被发明并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以来,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结核病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此后经过不断努力,研究人员陆续研制成功不少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等)。贺卫国是1993年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的。他表示,当时,结核病治疗已经进入到短程化疗的新时代,短程化疗较“老三化”杀菌灭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治愈率达到90%。通过这几种结核药的联合使用,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结核病的控制取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根据耐药结核的特性,人们已经研制出十余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结核病。
贺卫国指出,目前医院也收治了不少耐药肺结核患者,但这些患者长期服用二线药物,不仅会产生毒副作用,还易产生绝望、萎靡等精神问题。因此,除常规的抗结核化疗外,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多元化的个案治疗方案,均获得了不错的疗效。如对难治性耐药性结核治疗、肺外结核采用“内外联治法”;对老年结核合并其他疾病的综合治疗、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结核合并糖尿病等各种疾病采用“协同治疗法”;对皮肤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泌尿系结核等各种结核病采用“个案治疗法”。此外,还开展有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外科治疗,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据了解,温灸治疗结核病是该科的一大特色治疗方式。这种方式起源于唐代医学家崔知悌曾提出的“四花穴治疗骨蒸劳瘵”。所谓的骨蒸病就是严重的结核病,四花穴即膈俞和胆俞的合称。贺卫国翻阅古书,从中找到运用灸法来治疗结核病的方法,临床实践后确实在治疗严重的结核病上能发挥很大的功效。贺卫国对灸法加以现代化的改良,使温灸增大火力、增强刺激、提高安全性,目前在治疗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都能够发挥很大的功效。贺卫国介绍说:“这种中药方具有使用方便、经济便宜和不会产生耐药等优势。相比于西药化疗强有力灭杀结核杆菌而言,中医温灸是激发人体强大的免疫功能清除细菌。”
2009年初,24岁的患者刘女士在医院确诊为肺结核,规律使用“2HRZE/7HRE”抗结核治疗后停药,后反复发作多次,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均未根除。期间使用过利福平治疗,2011年被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并于同年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在接受规律的抗结核治疗2年后,病情好转,痰菌转阴。
为了巩固效果,2014年,贺卫国建议肖女士接受中药温灸治疗。到2016年复诊,患者病情未再复发。“刚开始查出肺结核那两年,尝试了各种西药治疗,最后产生耐药,我都绝望了。好在有贺卫国主任为我量身定制中药治疗方案,每个月仅需100多元的温灸费用,经济又有效!”谈起多年来的治疗过程,刘女士对中药温灸治疗点赞称好。
在结核病的筛查领域,该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科室开展有支气管镜检下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狭窄、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和活检以及对支气管肺癌、异物、支气管化脓感染等诊疗技术,临床效果显著,为广大结核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展示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此外,科室还建立了较完善的实验室,除进行常规的涂片检查、PPD皮肤实验外,还开展了结核病的免疫学检查、结核杆菌的快速培养、PCR检测、分枝菌的菌种鉴定及十余种药物的敏感试验,较传统模式,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限,提高了耐药检测效率,并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根据。
应保尽保,群众就医负担减轻
贺卫国介绍,当前我市对结核病患者采取“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保尽保”原则,争取大幅降低患者负担的医保政策,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消除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危害,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001年,湖南省政府将结核病防治列入“民生工程”,每年落实省级防治经费,在国家结核病诊疗免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诊疗优惠项目,优先保障结核病患者基本医疗需求。2013年,又将耐药结核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病种。2018年,将结核病贫困患者和耐药结核病纳入精准扶贫范畴。各级积极落实保障措施,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健康教育是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贺卫国介绍,该科一直坚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期间,科室会组织现场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防病知识和惠民政策,积极推进预防结核病宣传教育“六进”活动(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厂矿企业)。在宣传中,贺卫国也发现,群众结核病防病意识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这也有助于开展预防为主的结核病防治。
相关链接:
目前,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科已形成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结合专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以上职称40余人,是衡阳市重点建设专科,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医药治疗肺结核临床科研基地参与单位。对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初治、复治)、耐药结核病的中西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对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心包结核、肝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生殖器结核等各种结核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