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红辉
“七一”前夕,衡阳县梅花村喜气洋洋,党员群众奔走相告: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党总支书记刘准代表全村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共65名党员赴京领奖。这一殊荣是村党总支多年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 ”的结晶。
该村因梅花而得名,系2015年底由原蛟龙村和梅花村并村而来,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小组,698户,总人口2658人。之前是路不通、电不通,观念也不通的“三不通”落后村,村民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等靠要思想严重,亲戚间、邻里间争低保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村级事务考核评比在全县垫底。
合村后,村支两委认为,要改变梅花村面貌,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两个作用 ”,让党员带领村民干、干给村民看。遂将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小组长纳入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按照月度考核、季度初评、年底综评的方式,将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公共资源管理等指标落实到人,定期对积分进行公示,以积分高低评定先进;把党员参与政治学习、组织生活、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移风易俗、致富带富、扶危帮困等8项工作细化量化,采取月评分、季公示、年定级的方式实行积分管理,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规定“空心房”从党员家开始拆、公共事务由党员义务做、政策文件由党员带头学、红白喜事由党员带头不办酒……同时,配套设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从“奉公、忠孝、诚信、友善、勤奋、文明、节俭”七个方面进行积分评议,通过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按积分兑换奖品、免担保贷款,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村务管理也实行积分制,把积分高的事项列为重点及时办理。
旗帜树起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村支两委一门心思扑在全村发展、管理上,千方百计建功立业。这些年,一方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确保土地公有、规模种植,创新“三权分置”办法,按照“确权到组不到户,优先自种再流转,人口多少分多少”的原则,将土地集中确权至22个村民小组,农户只确权属地面积、不定具体土地,村民优先选择土地自种后,余下土地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田园综合体,取得收益按农户确权面积分配,有效提升流转效率;另一方面,做大做强村“总部经济”。以成熟的基础设施或配套服务入股,联合“田园牧歌”公司共同成立“梅花股份经济合作社”“梅花特色水果种植合作社”,村集体分别持股40%,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开办了“梅花村的饭店”“梅花院子”“梅花乐园”,坚持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大力推进“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创办“尚绿生态”“梅花鱼庄”等5个特色休闲度假实体,建设农业科普体验区、特色瓜果采摘区、生态蔬菜种植区、乡村休闲美食区、梅花文化康养区五大功能区,打造“梅花缘”“梅花俏”农家土特产品牌,实现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同时,统一布局,集中连片搞建设。全面推行“一户一宅”“统规联建”,已建成村民住宅小区11个,并配建小果园、小游园、小菜园等,引导村民集中居住。着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油化、硬化村组道路26公里,安装路灯240多盏,拆除空心房102间,改水、改厕、改厨560户,全村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穿衣戴帽”覆盖率达80%以上,村民享受到了城市社区一般的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精神文明建设也齐头并进。这些年,接连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尝新”等传统文化活动,每季度定期举办羽毛球、拔河、运粮等体育竞赛,“政策知识竞赛”“梅花杯歌手大赛”、文艺汇演、广场舞等文化活动。男女老少“打球的多了,打牌的少了,身体好了,心情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了”,每年都自导自演农村春晚,且“哪个屋场积分高,春晚就在哪里办”。还结合全市创文创卫及“衡阳群众”品牌建设,把移风易俗列入村规民约中,明确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简办制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控制规模、范围及标准,就连清明期间,都看不到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现象。
“两手抓”换来“双丰收”。去年底,梅花村集体通过土地、服务、基础设施等入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3万元增长至2.8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由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党员干部表示,今后,将以“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的高标准促进村支两委建设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