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旷慧忠 文/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文 兰 曾小艳 实习生 倪子昀 图/本报记者 周 围
这里,有绝妙的山水景观,“诗仙”李白曾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赞之;
这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代表地域形象的祝融火文化、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众生仰求的寿文化、彪炳青史的抗战文化等多重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
这里,就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岳衡山。
天下南岳,世界共享。6月10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湖南省第三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南岳区举办,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张家界、 山、炎帝陵等省内其他遗产地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近年来文化和自然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探索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新模式。
“五岳独秀”
——南岳衡山是一片神奇土地
6月10日上午在活动现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肖时珍以《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题,围绕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管理状况,从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世界遗产公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世界遗产的评选标准是十分严格的。”肖时珍说,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文化或自然意义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自然区域或文化遗存,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目前一共分为三类: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旅行,就把世界遗产名录翻出来,入选地都不会让人失望。”肖时珍说,世界遗产均经过严格评选,是所有遗产价值金字塔的顶端,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年,南岳衡山就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一代代南岳衡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大自然也在这里发挥着它鬼斧神工的力量,成就了很多独特的风景。这是大自然赐予南岳衡山和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南岳衡山最具价值的优势资源之一。
同时,南岳衡山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记载维管植物224科1055属28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种3种,Ⅱ级重点保护种14种。现记录野生动物种类211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种7种,Ⅱ级保护种39种。中国特有昆虫种17个,中国特有植物科1科,中国特有植物属20属,中国特有植物种463个,南岳特有植物4种。
世界遗产
——申报不容易,保护更艰辛
“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中华五岳,是全球仅存的圣山组合,是最为典型的文化景观。”活动现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陈耀华以《中华五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为题,从世界、国家、社会和个人4个不同维度,阐述“自然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是中国保护地的中国特色”。
“南岳申遗,走的是泰山扩展(四岳)的项目。当时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保护好南岳,保护好五岳。”南岳区申世遗专家汤克雄说,“泰山扩展四岳”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后,南岳以申遗为抓手,大力开展景区在环境整治工作。
世界遗产研究申报与保护是大事,是难事,也是好事。说它是难事,是因为严格的评选标准和程序、苛刻的评估机构,以及保护与利用两难平衡;说它是好事,是因为通过申报,可以更好地按国际标准保护全人类最珍贵的遗产、创建顶级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旅游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南岳衡山的自然资源,南岳区委、区政府认真完善景区详细规划,加强生态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岳特色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制定了《南岳区综合管理条例》,出台了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等重大措施,持续推进南岳“申世遗”工作;
——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启动《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各类专项和详细规划;而后,省市颁发《湖南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南岳的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
——修复景观300余处,全区连续多年森林火灾“零发生”、无成灾性的林业病虫害发生;建立了古树名木数据库,推进全民保护古树名木;
——携手六县(市)区,轮流召开护林联防会议;开展学术研究,为林业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副区长徐红松告诉记者,近10年来,南岳共投入资金2.6亿元,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整治工程,共拆除楼堂馆所28家,生态搬迁村(居)民434户,拆除面积50000多平方米,景区永久性退耕还林3853亩。
永续发展
——将南岳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
下午,雨后的阳光照在衡山大地上,与会人员走进了这座享誉中外的名山。南岳之奇秀俊伟,让参观者赞叹不已。“岱山如坐,嵩山如卧,恒山如行,惟有南岳独如飞!”72峰雄峙南天,迤逦绵延800余里,置身其中,恍如遁天入地之势,心醉了……
近年来,南岳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将南岳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引领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2020年,南岳区妥善应对疫情冲击,激活传统市场,开拓增量市场,做活文旅融合文章,精心打造“心愿之旅”“寿比南山”和“火神圣地”形象品牌,全面打响旅游环境顽瘴痼疾“百日攻坚战”,提升旅游环境和形象。全年接待游客1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旅游业恢复到上年同期的92%以上,总体恢复情况位于国省第一方阵。
南岳区委书记刘浪提出,生态是发展之基,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的精神高度,自然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遗产地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表示,南岳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将南岳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
“希望更多的人都关注和关心南岳衡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丰富南岳衡山的品牌内涵,提振南岳文化自信,促进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赋能南岳旅游。”区委副书记、区长蒋炳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