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冲在一线的“女战士”
从非典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宋赛丽先后两次出征战“疫”。17年来,她从一名护士成为科室的护士长,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本有很多可以示弱的理由,但在两次抗疫面前,她用行动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我先上!”
2003年“非典”,还是一名年轻小护士的宋赛丽说:“我还没有生小孩,没有负担,我上!”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成长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的她说:“我是党员,我有救治‘非典’患者的经验,我上!”面对疫情,宋赛丽坚持17年前一样的选择,没有畏惧、决不退缩。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但去年疫情期间在隔离病房的所有情景还历历在目,难以忘却。”在宋赛丽眼里,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是她一生最宝贵的经历。
当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确定为衡阳市新冠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宋赛丽第一个主动请战,加入医院救治先锋队,并勇挑重担成为第一梯队领队和隔离病区护理组负责人。从筹备隔离病区的环境评估、布局防控、消毒处置、确定医患通道、制定相关制度、操作流程等各项工作,到制作隔离病区温馨提示卡、沟通方式卡,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她为隔离病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头阵。
2020年1月23日,医院紧急会议刚刚结束,急救车就送来了第一个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来不及通知家里人,宋赛丽就穿上了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除夕夜,万家团圆的时刻,宋赛丽带领着她的团队一直穿梭在隔离区病房里,给当天收治的4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和1例医学观察患者,做入院处置、病情告知、隔离防护、标本采样、治疗护理等,一直忙到凌晨三点。脱下隔离服的她来不及休息,又赶紧进行疫情上报,进一步优化隔离区工作流程。
2020年正月初一,正准备休息的她,接到医院将收治一例新冠肺炎重症确诊患者入院的通知,来不及多想,她又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入院处置、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血液标本采集、咽拭子采样及对症治疗。面对充满焦虑、恐惧的患者,她轻轻地握着患者颤抖的手说:“您别怕,您只要安心配合治疗,有我们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待患者情绪稳定下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她才走到休息区脱下厚厚的隔离服,而口罩下的脸颊早已勒出深深的痕迹。
宋赛丽介绍,隔离病房每天除了完成治疗护理工作,还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更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甚至还要负责处置每袋近二十公斤重的医疗垃圾、患者生活垃圾及氧气筒等的搬运工作。
连续作战7天后,第一梯队顺利完成隔离区工作,准备换防休整时,她为了让第二梯队队员快速熟悉隔离区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本可以休息的她又主动请战继续留守第一线。
说起疫情期间家人的支持,宋赛丽十分感谢丈夫。在她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抗疫的日子里,丈夫独自挑起了大梁,照顾好两个孩子和双方长辈。作为女人,她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半边天,为患者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大家都说她是最美的逆行者,而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身为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我只是做了很应该、很本分的事。”
关爱患者的“贴心人”
宋赛丽坚守临床一线护理工作20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柔弱之躯展现了强大的巾帼力量,肩负起白衣天使的光荣使命,为患者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作为医院急性感染科代护士长,宋赛丽以“我用心、你放心”为服务目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倡导微笑礼仪服务。她多次组织科室成员进行各种传染病疫情防控演练,下好防疫的“先手棋”。面对科室危重病人多、抢救任务重,宋赛丽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节假日主动坚守岗位,晚夜班抢救工作随叫随到。
急性感染科是病毒最前沿的阵地,而感染科护士就是和病毒“短兵相接”、和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治疗、护理、翻身、擦身、参与抢救……与病患的近距离接触,无疑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可宋赛丽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应该带着护理团队的年轻人,坚决和病魔做斗争!”
每天,宋赛丽和护士们在病房奔走,只要有患者呼叫,她就一路小跑过去。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照顾更是无微不至。
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意识不清,经常把大小便弄在病床上,宋赛丽带领护士团队每天为他擦身、更换几次床单,保证卫生清洁,患者的家人都非常感激;有的患者远离亲人,被病痛折磨,情绪不好,宋赛丽也总是耐心地做心理疏导,与他们沟通、安抚情绪。宋赛丽说:“患者来医院就诊是源于信任,我们就应该要做患者最能依靠的‘贴心人’。”
宋赛丽总是用细心、耐心去减轻每一位患者的痛苦,用心倾听、解决同事的诉求。“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只有尽职尽责把每一件事做好,才能不负初心。”宋赛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