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循伟人足迹 颂红色潇湘——湖南省市州报社长总编聚焦安化”采风活动随记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得如许青山 化作一缕茶香
“循伟人足迹 颂红色潇湘——湖南省市州报社长总编聚焦安化”采风活动随记
云上茶旅文化园
茶乡花海
云台山茶场云雾缭绕
洞市老街的马帮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的百年木仓
永锡桥见证千年茶马古道
位于柘溪水库库区的茶山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文/本报记者  雷   昕  图/本报记者  彭   斌

  一杯好茶成就一地人文。

  黑茶产区遍布四川、云南、湖北、安徽等地,为何安化黑茶深受喜爱,黑茶产业炙手可热?4月22日至23日,记者跟随“循伟人足迹 颂红色潇湘——湖南省市州报社长总编聚焦安化”采风活动,终于窥得安化黑茶真颜。

  翻阅安化历史,每一页都浸润着浓郁的茶香。

  自古以来,安化黑茶是“储边易马”的官茶,农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丝绸、瓷器等商品一起,沿着万里茶路远销边疆,直达中亚欧洲,畅行天下。

  山崖水畔,不种而生。安化境内林多地少,海拔落差大,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达76.17%,为茶树生长和茶叶加工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生态条件。

  安化是梅山文化发祥地,先有茶后有县,以茶闻名,因茶而兴。经安化数十代茶人潜心探索,这里所生产的砖茶、千两茶和其它篓装茶,滋味醇厚,量多价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赢得了不衰的声誉。

  不过,安化黑茶也曾遭遇阵痛。上世纪90年代,受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影响,安化茶叶出口受阻,茶农不得不挖茶改种,茶企也关厂停产。

  2006年,安化县决策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择“黑”而优,自此,安化黑茶便从茶马古道上的边销茶,向大众普适饮品华丽转身。安化浓墨重彩启动“安化黑茶”茶叶品牌建设,持续推介公共品牌,将其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唯一进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单的地标产品,先后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湖南十大农业品牌、湖南十大名茶”等荣誉,品牌估值达37亿元。

  在安化黑茶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茶园、生产车间、仓库等区域实时直播,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扎根园区,个性化定制、众筹、“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日趋成熟。一批批有机生态智慧茶园落地,还加速了安化茶旅文康融合发展,24小时健康茶生活已成为安化新常态。

  如今,茶乡安化的春天,是最忙、最美的季节。起伏的山峦、缥缈的云雾、古朴的村庄、潺潺的溪流、如画的茶园、幽幽的茶香,让人沉醉茶乡花海里,流连在梅山神韵中。

  短短15年间,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之路走得铿锵有力,书写了中国茶业的“安化奇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安得如许青山 化作一缕茶香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安得如许青山 化作一缕茶香 2021-04-27 2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