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海强
“我儿子来了,我儿子来看我啦!”4月24日,住在衡山县城大女儿家的丁妈妈杨友兰与远道而来的“儿子”王贵武又一次重逢。她紧紧攥住王贵武温暖的手,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告知左邻右舍这一大喜讯。
丁妈妈是本地衡山人,她“儿子”却是地道的天津人。因为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丁妈妈痛失了惟一的亲生儿子丁云峰,却意外地得到了这个远方“儿子”王贵武。
今年63岁的王贵武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空军某部服役。1980年底,他复员回到家乡艰苦创业。经过一番努力打拼,成为天津一名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致富报国、实业拥军的道路。
1998年,被长江抗洪英雄的事迹所感动,王贵武将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丁云峰等10名烈士的母亲认作自己的母亲。
23年来,王贵武用超越血缘、地域、时空的亲情和孝心,逐渐平复了丁妈妈的丧子之痛,让像丁妈妈一样的烈士家庭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陌生人,哪样都和亲儿子一样!”
儿子牺牲后的当年底,一个陌生的天津人一路风尘仆仆,辗转找到了丁妈妈在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村青塘组的家。他对着丁妈妈儿子的遗像三鞠躬后,说下了丁妈妈今生难忘的一句话:“您儿子为国家牺牲了,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会关心、照顾您。”丁妈妈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见了他又高兴又心疼。
素昧平生,让丁妈妈的二女婿对王贵武的到来充满了疑问,哪有人千里迢迢从天津赶来给人做儿子的?
然而,在此后的20多年里,王贵武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从生活上和情感上给予了丁妈妈莫大的慰藉和力量。他给丁妈妈买养老保险,逢生过节为丁妈妈送问候。每一年都要抽出时间,带上礼物和爱心款,不顾长途乘车辛劳,赶到衡山农村看望丁妈妈。听说丁妈妈血糖偏高,当即去药店买了血糖仪为丁妈妈测血糖……“这个陌生人,哪样都和亲儿子一样!”丁妈妈感动地说。
丁云峰烈士的墓在山上,唯一相连的一条土路又窄又陡,上山扫墓容易出危险。王贵武听说后,自己掏钱资助修建了一条通往丁云峰烈士墓地的水泥路。
丁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被大女儿接到了县城居住。她大女儿家住四楼,因开发商迟迟不善后,新房楼梯还没装扶手。王贵武得知后,当即汇出1万元,要丁妈妈的大女儿找好工人,选好材料,安装楼梯扶手,保障丁妈妈的安全。
几年前,丁妈妈家人想在县城为老人买房,但房款还差不少。王贵武听到后又寄来5万元。丁妈妈娓娓向记者诉说着“好儿子”为她和家里做的一桩又一桩好事。
23年信守承诺,他给烈士妈妈尽孝道
2018年,王贵武把天津的公司一处办公场所改造成“英雄母亲之家”,陆续把烈士的母亲接到“妈妈楼”来养老。
“前两年,我坐飞机去了天津10多次。每次‘儿子’都把机票买好,安排工作人员接我。生活上悉心照料,充分照顾我们湖南人吃辣椒习惯,还带我们各地烈士的父母游览天津美景。”丁妈妈心里倍感温暖地说。
这次到达衡山的当天,正值王贵武的生日。王贵武来到丁妈妈大女儿家,询问丁妈妈的身体状况,邀请丁妈妈今年八一建军节去天津安享晚年,还主动为丁妈妈洗脚。丁妈妈笑容满面,幸福感满溢,特意设宴为“儿子”庆祝生日。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地聊家常、吃蛋糕、吹蜡烛、许心愿。
丁妈妈大女儿回忆道:“我妈妈这些年一直念叨着‘儿子’的好。她不顾老眼昏花,硬是花了6个多月时间,精心绣了两幅刺绣。2018年的这天是大哥王贵武的60大寿,妈妈冒着年老体迈的风险,悄悄乘火车来到天津,给‘儿子’送上两幅亲手绣的刺绣:‘情深深·义重重’‘孝感天下’。”王贵武非常感动,称之为最好的生日礼物,将它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大孝无形,大爱无声。23年时光弹指一挥间,王贵武也由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变为白发丛生的老年人。但他始终信守当初许下的承诺,坚持用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和孝心,为包括丁妈妈在内的全国各地17名烈士的母亲尽一份烈士未尽的孝道,带给老人们安慰和温暖,践行着“烈士为国尽忠,我为烈士尽孝”的铮铮诺言。他因此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并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