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珍珠的温雅、玉石的高洁、流苏的秀美、烧蓝的缤纷,将这些美丽的事物加以工艺,就能组合成一件又一件风韵各异、美不胜收的古风饰品——~~~
2021年04月25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珠的温雅、玉石的高洁、流苏的秀美、烧蓝的缤纷,将这些美丽的事物加以工艺,就能组合成一件又一件风韵各异、美不胜收的古风饰品——
聂昕:“穿越”千年,重现汉风唐韵
古风饰品

  ■文/图   本报记者   许   珂   实习生   付星婷   肖涵毓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汉末三国时,繁钦的一首《定情诗》余韵悠长,诗中描画的件件古典首饰更是蕴含着绮丽、寄托着情思。

  今年25岁的衡阳女孩聂昕,正是一名古风饰品的手工艺人。别看她年纪轻轻,入行已快6年时间。在别人疯玩爱闹的年纪,她便一头扎进了古风饰品手工制作的海洋,一遍一遍地浏览网上的教学视频,并购买一堆材料回来动手制作,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

  “古风饰品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聂昕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同袍”(即汉服爱好者),早期是因为喜欢汉服才入了古风饰品的“坑”。

  2016年,汉服潮的兴起,使原本就偏爱古风的聂昕立即买了一套试穿。随着对汉文化的深入了解,她成为了一名汉服狂热者。而后,又因购买不到心仪的头饰来搭配汉服,便萌生了自己制作的想法。 

  “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个发饰是个小发簪。”聂昕称,刚开始动手做时,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只能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教程一步一步来。第一个简易的作品完成后,她立即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受到不少人的称赞,这也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同年,已能熟练掌握古风饰品制作工艺和要领的聂昕在好友的鼓励下,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售卖手工古风饰品。她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簪友”,大伙在网上一起探讨、创新、学习,互相支持勉励。

  2018年,聂昕独自创立了一家古风手作店,主要材料是珍珠、玛瑙、天然石、粉贝、保色铜等,可配汉服、旗袍、古风元素服装、中国风服装。

  “不染世上尘,应是世外人。我向往的就是那种不被世俗困扰、不被烟火气浸染的生活,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聂昕说,之后的时间,即使是工作再繁忙,自己也会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摆弄首饰,让一件件或古朴或精美的饰品在手中诞生。

  说着说着,坐在工作台旁的她便拿起一节铜丝,在花片间来回缠绕,花心间镶嵌上珍珠,花托上挂上流苏。不一会儿,一支单簪呼之欲出。

  聂昕告诉记者,手工制作考验的不仅仅是耐性与恒心,更重要的是创意。为了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饰品,她可谓是绞尽脑汁。“比如说,制作手工发簪的材料多达上千种,每一个元素都代表一种个性,它们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只有配色、创意、名字都有了独特的意义,这只发簪才会拥有灵魂。”这六年,聂昕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先后做出了上千件古风饰品。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有文化内涵,平日里,聂昕经常会去翻阅一些文献、图片、古籍、古画等资料。在她看来,这种古风饰品文化也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代表中国人的美学和精神。“就像‘诗词热’不仅在于辞藻音韵,‘故宫热’不仅在于宫苑亭台。”她说,古风饰品吸引人之处更在于人们对于中华文化之美的再发现,是人们在表达一种基于文化认同感的自信与自豪。

  谈及未来,聂昕希望,大家对古风饰品的喜欢不要只是一阵热度,而是更深入地了解饰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下一步,她将会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古风饰品这项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为古文化延续新的生命
聂昕:“穿越”千年,重现汉风唐韵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聂昕:“穿越”千年,重现汉风唐韵 2021-04-25 2 2021年04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