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图 记者 胡亚华) 眼下,正值鱼类的繁殖季节,不少鱼类产出的鱼卵,需要附着在水草等植物上,才能继续繁殖。渔政部门13名施工人员历经5天艰苦扎制,一座面积达400平方米的人工鱼巢已顺利建造完成,投放在衡云干线新塘埠湘江大桥下,静待鱼儿前来产卵。
位于衡云干线新塘埠湘江大桥西岸水域长约50米、宽8米的人工鱼巢由棕榈片、PVC管及方钢绑扎制作而成,棕榈片距离水面约3厘米,棕榈片表面较为粗糙,正是鱼儿产卵的理想地方。“以前是将棕榈片绑扎在竹篙的框架上,今年,改用PVC管及方钢,大大增强了鱼巢的稳固性能。”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渔业渔政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塘埠湘江大桥西岸水域水深约3米,水流较为平缓,有利于鱼爸鱼妈“打籽”繁育后代。随着气温渐次升高,鲫鱼、鲤鱼、鲢鱼等鱼类将陆续在此产卵;为了替鱼儿提供安全产卵及繁育环境,执法人员将全天候值守在这片水域,禁止垂钓等行为。眼下,正值鱼爸鱼妈“打籽”高峰期,请市民手下留情。据透露,今年春天,我市还计划在常宁市松柏镇大渔湾码头附近水域新建一处人工鱼巢,供鱼儿安家,繁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