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建新)记者自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获悉,自该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通过开展诚信文化系列宣传、把文明乡风转化为信用价值、评定信用村,让信用变“黄金”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33个“信用村”,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19.91亿元。
为推进辖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该行牵头制定了《衡阳市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评选管理办法》,并牵头召开信用村建设部署动员会,选取信用基础较好的乡村为试点,多次深入试点乡镇和参创金融机构进行业务督导、现场培训,最终建立由金融机构业务指导、村居“两委”负责、乡镇监督复核的数据采集体系。截至去年末,全市有7个县(市)253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92.53万户,占全市农户的66.79%。
“信用村”的创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无抵押、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户创业、乡村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在市人行的引导下,各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根据农村农户特点,开发出“茶农贷”“农家乐贷款”“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信用户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为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信用评价结果,该行结合当地优势特色农业项目,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互联网+订单农业+合作社”增收之路,助力“一村一品”和“一县多品”的打造,把信用作为连接“三农”和金融服务的重要纽带,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问题,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