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琪 通讯员 赵娟)“以前办点事很麻烦,要跑到镇里甚至到城里去。现在到村里就可以办了,办事不用出村,方便得很呢。”3月4日一大早,耒阳市南京镇白毛村吴仔平老人来到村级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办理好了老年优待证。
近年来,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工作要求,耒阳市共投入9600余万元新建129个、改扩建58个村级服务中心项目,为村民提供公开透明、方便快捷的“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一号”式政务服务。同时,还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164项服务事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33项受理权限下放到村(社区),全市乡村两级联通了电子政务外网,安装配置了集成高拍仪、针式打印机、自助服务终端等硬件设备,实现了所有村(社区)均能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为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该市376个村(社区)均至少配备了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懂电脑技术”的年轻干部,村(社区)服务平台成了名副其实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公共文化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去年底,耒阳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办件量已达到58万余件次,平台应用实效凸显,频频受到前来村级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村民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村还依托村级服务中心,开办了电商工作中心,推出特色“网络直播带货”服务,村民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等方式告知村里的电商工作中心网格员,网格员就可以按照村民的要求,将土特产通过电商推销出去。长坪乡谭湖村村级服务中心就开办了这样的电商中心,据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谭湖村支书王仁子介绍,去年年底,在村级服务中心通过电商直播卖货,大概售出了近10万的土特产,真正把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成了带领村民致富的知识输入基地和产品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