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南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
——衡南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春到云集 ■武少雄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衡南县河长制工作荣膺全省先进
展翅欲飞 ■武少雄 摄
图为衡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军走访慰问云集街道响鼓岭村易地搬迁户 ■刘泽译 摄
图为衡南县委书记胡果雄在谭子山镇炮公村福祥合作社调研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刘雁峰 摄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凸显,图为六合村综合服务中心
衡南工业集中区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周瑞华 摄
湖南中科光电集团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周瑞华 摄

  ■策划/李桂花   撰文/周瑞华   肖力元   配图/衡南县摄影家协会

  上篇  回首2020: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113万衡南人民以“战时状态、战斗姿态,全力战‘疫’”,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相继打赢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一个又一个战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进’‘实’的良好发展态势。”县委书记胡果雄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回顾2020年的工作。

  去年,衡南县成功引进了光大国际、大唐华银、海大集团等三类500强企业入驻,加速推进了润泽科技、东方唐韵、南岳机场扩建等一批省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电子信息(光通信)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绿色食品)、房地产建筑和现代物流4条产业链。荣膺2020年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教育改革“三三五工程”、“医联体”、“屋场恳谈会”等改革创举活力焕发,衡南经验被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和推介。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奋力书写衡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

  撸起袖子加油干,经济发展回暖向好

  关键词:“花桥经验”获国务院督查组肯定;复工复产,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谋划基本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165亿元;杂交水稻双季稻实验基地亩产刷新世界纪录

  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全民抗疫,生产发展一度“暂停”,衡南县跟许多地方一样,一季度不少指标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

  怎么办?衡南人民的答案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军表示,“我们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排查不漏一人、救治不死一人、宣传不留死角、防控不打乱仗”的总体防控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决定:升格县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战时状态、战斗姿态全力战“疫”。针对花桥镇的严峻形势,成立县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花桥前线指挥部,果断实施严格管控,取得显著成效,“花桥经验”获国务院督查组肯定,被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等推介。县委常委会先后召开23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分类指导、科学精准施策,切实做到了疫情零扩散、病毒零蔓延、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取得重大成果。

  ——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坚持抓好“四上”保主体,狠抓解难纾困、援企稳岗、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落实,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经济运行呈现回暖向好态势,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09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投资增速为9.4%,排名全市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7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05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粮食生产面积、粮食总产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袁隆平院士团队杂交水稻双季稻衡南县基地亩产突破3000斤,达3060斤,再创世界纪录。成功创建“清泉农夫”区域品牌和“衡南菜籽油”“古城西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清泉农夫”产品加盟基地100个。2020年,获得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和粮食生产标兵县荣誉。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举行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重点项目整体推进良好。全县谋划基本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165亿元;谋划“十四五”项目107个,总投资238亿元。2020年,4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37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1个,完成投资65.8亿元。润泽科技、南岳机场扩建、东方唐韵、特变电工等四个省重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0.29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7.6%。

  ——全力做强产业支撑。集中力量打造“一主一特双总部”,加快形成以电子信息(光通信)为主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建筑业物流业双总部经济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34个,实际到位资金61.5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年度任务的112%;共审批外资项目64个,到位外资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7%。成功引进光大国际、大唐华银、海大集团、特变电工等中国500强企业4家,投资上亿元项目9个。全县外资直投、“三类500强”企业引进工作排名全市第1。全年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0亿元、抗疫国债1.25亿元。

  B

  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

  关键词:全县认定扶贫车间195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98户54227人全部脱贫;河长制工作获得全市第一、全省先进

  面对风险挑战,凸显责任担当。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打赢了脱贫攻坚等“三大攻坚战”。

  ——决战脱贫攻坚。选优配强一线帮扶力量,市、县共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289个,实现402个有脱贫攻坚任务村(社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覆盖。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468万元,稳步推进271个产业帮扶村“村社合一”建设,认定“扶贫车间”195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18人,调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753人。截至2020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98户54227人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县发改局荣获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县扶贫开发办荣获全省光伏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扶贫扶志等工作走在全省和全市前列。

  ——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完成77个污染防治攻坚项目,47个“夏季攻势”项目全部完成。至年底,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优良率93.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强力推进“一江三水”水域禁捕退捕,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跟踪服务、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全面实现“四无四清”。认真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各级交办反馈问题整治,完成整改任务179个。河长制、小水电清理整顿工作荣获2020年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

  ——风险防范稳定可控。全年化解隐性债务2.94亿元,偿还利息1.65亿元,超额完成省债务办核定隐性债务化解任务,2020年政府债务率下降到117.7%,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着力防控、从严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强执法防事故”等专项行动,对全县128家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全方位安全“体检”,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关键词: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合作社数量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国家、省信访“三无”县,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荣获全省先进,获“平安县”称号,综治民调评价得分创历史新高

  衡南县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县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持续加大民生支出。该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6.72%。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农村厕所等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进展较快。教育改革“三三五工程”、网络教育平台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尊师重教“衡南十条”的落实,破解了教育难题,推动衡南教育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义务教育阶段大班制清零,300多名专职管理人员清零充实教师队伍,代课教师清零。教育改革经验获省市领导肯定,入选全省改革典型100例。积极推进“医联体”“医共体”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3万户。在全市率先、也是唯一全面启动城乡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小城镇及周边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抓好抓实农村重点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县合作社数量居全市首位。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4个省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茶市镇粮塘村被评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进步最快村,怡海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六清”行动和打击违法犯罪“百日攻坚”行动,上级交办及县本级收集的350条线索均在规定时间办结,实现逃犯清零。将禁毒工作作为“第四大攻坚战”,开展毒情大排查,打击外流贩毒,强制隔离戒毒执行率达115.38%。全面启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完成105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建设,全县2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成功实现与市、县综治中心联网对接。围绕“百日攻坚”“命积案攻坚”“追逃”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国家、省信访“三无”县,全县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荣获全省先进,获得“平安县”荣誉,综治民调评价得分创历史新高。

  下篇  展望2021:

  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为加快建设“四区一花园”努力奋斗

  2021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衡南县委提出,要当好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力军,主动融入“三高四新”“一体两翼”战略,加快建设“四区一花园”,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春回大地,金牛奋蹄。春节以来,衡南县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目前,已开工复工项目达33个,总投资额达68亿元。3月1日上午,该县举行了2021年重点项目(第一批)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县政府与衡南农商银行签订56亿元的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中国三峡集团、特变电工、东吴精密塑胶五金、三易精工、衡阳宝坤机械制造等5家企业签订引资额达44.6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涵盖新能源发电、高端制造、精密加工、汽车配件等多个领域。这批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为衡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

  当天开工的6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分别是: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二期中的机械智能制造加工厂项目和散热器智能制造工厂,共投资8.8亿元,投产后年税收可达1800万元;总投资1.08亿元的紫晶云康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投产后税收可达1000万元;总投资2.4亿元的滨捷机电数控机床项目,投产后年税收可达800万元;总投资7.27亿元的临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将为打造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提供项目承载平台,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总投资6000万元的富园路雨污管网改造项目,改造后该路段将实现雨、污分流。

  春节前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该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增长8.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胡果雄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展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聚焦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衡南“四区一花园”建设。具体来说,要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要坚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强链延链。以发展“一主一特双总部”为引领,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光通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新高地,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培育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聚焦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兴产业、促发展。推行全产业链招商,储备申报一批“两新一重”项目,谋划实施一批亿元的大项目,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省重大专项项目。全力推动光大国际、大唐华银、海大集团等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

  做强工业园区。聚焦园区主战场,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支撑性、拉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支持县工业集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清理园区闲置土地,提高园区企业投资力度、产出密度、效益强度和环保水平,加快新旧产动能转化。

  ——要坚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好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纾困惠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落实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切实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做到真联系、真帮扶。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四最”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

  提振放大内需潜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消费质量提升工程,巩固提档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服务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快衡南特色农产品进城,推动新型消费向农村拓展。

  ——要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打造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值。支持油茶、茶叶、野生枇杷等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自觉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三项制度、供销社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作,全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谋划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要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推进“一江三水”水域禁捕退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严格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和控制,抓好环境问题整改。让衡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衡南力量。

  ——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改革。深入实施教育“三三五”工程,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衡南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有特色”。以“强县、活乡、稳村、惠民”为目标,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要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主体,拓宽就业渠道。

  ——要坚持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要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风险。夯实基层基础。树牢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屋场+”“+恳谈”等系列创新活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 2021-03-08 2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