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胡亚华
14日一大早,在位于望城路的瓷厂垃圾收集站,丛培林戴上手套,一个箭步登上车辆驾驶室,揿动按钮,车上的巨臂缓缓伸长,丛培林凝视后视镜,挂勾毫厘不差,稳稳地将垃圾厢勾紧“抓牢”,轰鸣的马达声与厢体拉升时导轨“滋滋”声响混杂在一起,听起来有些刺耳。为了保障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丛培林承担着两座郊外垃圾站日常垃圾转运的任务。
丛培林是一名退伍军人,老家山东威海荣成市。1964年出生的他,自2016年4月进入石鼓区环卫所至今,已工作了5个年头。妻子是衡阳人,在石鼓区环卫所清扫队,负责马路清扫保洁工作。
“再三权衡之后,选择留在衡阳过年。”丛培林告诉记者,今年已是连续两年留在衡阳过年。“以前,通常在春节前四天动身回老家,路上得花一天两晚,两个女儿在老家,平时一年也就回去一次,小孙子感到特别失望,春节不能陪他一块玩了。”
石鼓区环卫所副所长李斌介绍说,为了守护洁净的城市环境,负责垃圾清运的司机全年一刻也闲不下来,越是节假日越忙碌。丛培林负责的进步五组以及瓷厂两座垃圾收集站,主要收集五一大市场以及周边农贸市场的生活垃圾,春节期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早上5点半出门,晚上8点收工回到家里,大部分时间在转运垃圾的路上。从瓷厂垃圾收集站到市垃圾处理中心,往返达35公里,顺利的话,转运一趟,路上得跑一个半小时。今年除夕,共转运垃圾8车,每车12吨,共计96吨。除夕夜9时,丛培林才回到家里,因频繁地踩刹车,腿肚子感到酸胀难受。
“已连续两年不能回老家过年,心里多少有些内疚。”丛培林告诉记者,虽然牵挂远在2000公里之外老家的父母、女儿及孙子,通过与家人电话、视频拜年、问好,多少缓解了思乡之苦,但为了保障衡阳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留衡过年,希望在疫情缓和的时候,能抽空回老家看看。
“留在衡阳过年一样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家的喜悦与温暖。”丛培林笑着说,石鼓区环卫所组织开展了“就地过年,暖在身边”一系列关爱环卫工人的活动,他领到了米、油等爱心年货“大礼包”,12日,正月初一这天,石鼓区环卫所有关领导来到垃圾收集站,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送来了浓浓的新春祝福,领到了慰问“红包”,虽然不能回家,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我家就在五一路小学不远的地方,距离瓷厂垃圾收集站较近。”丛培林说,忙碌时,以站为家,妻子送饭到站,简单吃上几口,接着干。过年不孤单,年夜饭与妻子的亲友一块吃的,12个菜,满满一大桌。“作为一线环卫工人,应当站好春运和抗疫这班岗。人在,家在,年就在,就地过年,一样幸福!”
采访手记:
像丛培林一样,今年留衡过年的外地环卫工人达224名,城市洁净的环境,离不开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城市美容师”的坚守!
春节,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家梦和团圆梦。丛培林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选择留下。对于环卫工人群体来说,坚守岗位过大年不是一件新鲜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起早贪黑地做好道路清扫、公厕保洁、垃圾收集转运等工作,默默地守护着城市的洁净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