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桢翔(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综合处副处长)
基层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更要耐得住远离“聚光灯”的寂寞,受得了“两腿泥、一身汗、满面尘”的艰苦。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既要“干”又要“部”,应贵在干事。基层干部是联接党群关系的窗口和纽带,是打通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秉持“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原则,切实践行“四事”,即肯干事、会干事、勤干事和不畏事。
肯干事,用心地干。基层干部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就要发自内心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不辱使命、不孚众望。要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工作时谨记群众的需要,回应群众的期待,对接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和“为官不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历史已证明,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干部,必将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日久必被社会所淘汰。基层工作不仅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更要耐得住远离“聚光灯”的寂寞,受得了“两腿泥、一身汗、满面尘”的艰苦。基层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面对的问题都很具体。老百姓看待干部,就看他做人能不能严格自律,为人是不是实在可靠,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群众评价干部,就看能不能拿出有效管用实招为民排忧解难,把好事办实办成。
会干事,科学地干。会干事是一种基本素质与技巧,是一种能力,即群众工作能力。基层干部要干出一番事业,就要练好本领、勇于实践、创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能力。要以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干事既不是投机取巧,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肩上扛责,眼里有活,手中有招,脚下有路。基层干部工作时应常常与群众沟通交流,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尊重客观规律办事,绝不能搞“假大空”,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让百姓看得见、摸得到、得实惠。既不“磨洋工”流于表面,更不做“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此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基层干部应谦卑而有尊严的工作,温和敦厚、卑以自牧,做一个春风拂柳式的谦谦君子。
勤干事,认真地干。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的事一刻都不能拖延和耽误。基层干部一定要树立只争朝夕、紧张快干的工作作风,让“勤干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鞭策,时刻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不能搞“缓一缓”“歇一歇”,今日事今日毕,今天能干的活不能拖到明天。同时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加强学习。要天天学,时时学,把一线当课堂,把群众当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尽快转变角色。找准定位,尽快完成自己人生角色的不断转变,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只补台不拆台;三是认真力推发展。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因为认真就是责任,认真就是效率,认真就是权威。
不畏事,大胆地干。所谓勇者无畏,无私者无畏,不畏事方能成事。基层干部常面对纷繁复杂、意想不到的局面,要有一种敢于任事的担当精神和进取意识,放开手脚大胆前行,敢干而不乱干,苦干而不傻干,真干而不虚干。不搞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不应墨守成规,而应开拓创新;不能畏首畏尾,而应一往无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层干部要始终心系群众、心挂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摈除“老好人”心理,敢于动真碰硬,拔下“硬钉子”,啃下“硬骨头”。而那些遇人笑嘻嘻、遇事打哈哈、意见墙头草、决定随风倒的干部,终究注定庸庸无为,最终经不起时间、群众和历史的终极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