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新一届国会召开在即,此时却发生“政变”,什么情况?
导火索是去年11月的大选。去年大选中,民盟以83%的选票高票胜选。然而大选结束后,军方多次指责选举中出现大规模舞弊行为。不过,这些被选举委员会明确否认。
但军方态度依旧强硬。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敏昂莱最近公然强调,2008年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应加以遵守,但在特定情况下“有必要撤销宪法”。根据宪法,军方不能干预民选政府施政,武装部队总司令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可执政;极端情况指的是“联盟政府瓦解、民族团结解体或主权权力丧失”。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在于权力结构和制度发展的不同步。军方和民盟政府在国家发展层面矛盾重重,包括修宪问题、罗兴亚人问题、民族和解与和平进程问题等,军方把持着主导性权力,但民盟却在议程和制度方面逐渐建立起话语。
本次政变是否会让缅甸重返军政府时代?这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伟玉看来,缅甸军方是该国国家及民主进程实际掌舵人,2015年至2020年间,民盟之所以能顺利执政,是因其在多个领域与军方达成妥协,谨慎处理与军方关系,未在根本上触及军方核心利益。但执政5年后,民盟政治经验日趋丰富,信心更为充足,对军方提出的选举舞弊问题的强硬表态和行为,致使军方发难。
“但目前将这次‘临时接管’定性为‘军方重掌政坛’为时尚早。”张伟玉表示,民盟执政5年间缅甸政局基本平稳,国际空间得到较大拓展,但在目前国内政局不稳、西方频频施压、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缅甸经济衰退难以避免,军方和文职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势必加剧缅甸国内局势动荡。
眼下缅甸已经进入紧急状态,国内政治秩序、经济建设与国内民族和解等进程均或将面临调整。如果生乱,其疫情防控也可能遭遇灾难性危机。
缅甸是我国南疆近邻,缅甸局势也牵涉到中缅关系与“一带一路”项目在缅的战略安全。一个分裂、动荡的缅甸并非中国之福。具体的态势还需要观察,但可以明确的是,和平解决缅甸危机应该是缅甸民众和外界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