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贺楚建
衡南县硫市镇荣华村位于偏远的紫色页岩丘陵山区,资源贫瘠,曾是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该县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抓实抓细,和村“两委”一起奋斗,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地。
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干部多方筹措资金,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先后筹集资金368万元,扩建通村公路6.3公里,新建通组公路8.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环境。
2018年,通过向主责部门争取,扶贫工作队员为村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资金260万元,清理扩宽了淤积严重的泉水江河,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不仅美化了沿河环境,还解决了多年来沿岸500余亩稻田抛荒的问题。
在产业扶贫中,该村成立荣旺种植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2020年合作社种植优质稻280亩、棉花30多亩、油菜20多亩,实行“直补到户、入股分红、退股还本”,吸纳村民入社,带动贫困户增收增效。为支持村民发展种养业,该村每年都大规模送鸡苗、鸭苗、种猪、种羊等,并逐年扩大规模,培养了贺春、蒋受民等养殖大户,为村民树立了榜样。该村每年还拿出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的80%对发展产业的村民进行奖补,先后发放奖补资金1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为解决村民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该村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针对“看病难”,除完善基本医保外,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分级诊疗”政策,做实村民家庭医生签约和免费体检,开展29种大病集中救治,降低了医疗负担,为村民筑起了“健康防线”;针对“读书难”,该村对在校生按政策规定享受补助,对厌学、反复辍学的学生持续劝返复学,落实“三帮一”劝学行动,做到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为保障安全饮水,除了打水井,还强化水质检测监测,解决季节性缺水难题,保障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如今,荣华村公共设施基本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环境优美,水泥村道组组相通,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全县新农村示范村的华丽转身,成了名副其实的“荣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