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雪松
12月19日,在我市工业园区产业经济工作推进会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的领导、专家们围绕“构建园区生态体系,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分析研讨和分享交流。
上海圣博华康董事长励凌峰就产业园区功能规划话题,提出“产业和功能规划、空间规划、实施规划”“三规合一”理念。他说,现在产业园区越来越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招商时应把握这一趋势;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招商转向以人为基础的聚集,因此,把人服务好了,就会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来越多,应该抓住机会,敢想敢做;规划中,应当构建“优势产业+战略产业+未来产业”蓝图。他还分享了上海园区的发展经验:以人才、效率、能耗、环境论英雄,提高经济力度、创新浓度、产业集聚度。
工业园区调区扩规如何实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廖义智说,我市积极保障园区用地规模,为园区发展提供土地要素和空间要素保障。破瓶颈,进行土地评估整合优化,保障园区用地;定规模,拿出40%的新增建设征地布局到工业产业用地;留余地,把弹性控制区10%留作产业用地;划边界,充分听取园区意见,突出工业发展、产业发展;定标准,充分考虑产能,从严从高制定产业经济标准,做到节约、高效用地;优服务,涉及工业产业项目全部下放到园区审批,突出部门服务作用,为园区、为衡阳的经济发展贡献部门力量。
针对如何做好衡阳产业园区人才招聘服务工作,北京科锐科技大数据总经理金光奇分享经验:引得进,聚集数千机构及高校,打造就业平台,一同解决引才难、招工难的问题;留得住,将人才各种相关服务集成于人才网,对应到各方面的人才政策、服务及待遇;用得好,建立合理的机制,让人才发挥最大的功用。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怿就“产业园区培训赋能”话题进行了分享。她说,产业强市,需要教育培训,建立学习型园区;设计更专业化的培养体系,关注专业人才、专业岗位、专业能力的打造,通过立体化、体系化的培训,把人武装好,开发他们必备的技能;数字化是现代产业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是培训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更好地把知识、资源进行链接,提供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将招商资源、产业资源跟高校资源、企业家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训”“链”结合,更好地为园区产业人才培养赋能。
如何为产业园区提供金融支撑?市金融办主任刘乔华说,需要有新思路、新方式、新格局。要搭建好平台,发挥好园区投资公司作用,争取打造产业投资发展和金融服务运营商“一站式”平台;要运用好工具,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形成从对产业园企业的“单一扶持”到对整个产业链的“集团孵化”的升级转型,利用好企业债和公司债等进行融资,还可捆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或集合票据来进行融资;要创新好模式,用好传统信贷服务,做好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要完善好机制,建议园区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构建“园区+银行+担保”三方合作模式,增加金融投入,建议有条件的园区设立“应急转贷资金”等融资服务模式,缓解园区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就产业园区物流配套话题,雁城物流董事长谢先道说,公司有成熟的物流体系,专业配送,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实现与生产企业联动,使物流服务做到高效、快捷、准时,公司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为园区企业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让生产企业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产品、销售等工作。公司有决心、有信心为各大园区的生产企业做好物流“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