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温了祖国从崛起走向伟大,深入学习了习总书记精辟、深刻的重要论述,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联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感触很多。在学习第十九章首篇——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时,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来时的路是什么?我认为来时的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不断的文明史,是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年民族觉醒、自强不息的斗争史,是我们党99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新中国71年砥砺奋进的发展史。他既传承了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容纳了我们党继往开来,以民族崛起、中华复兴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在我们享受今天和平安稳的幸福生活、岁月静好时,不能忘记、更不该忘记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这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幸福。
不忘记来时的路,就要深入学习国史党史,夯实基础、炼铁成钢。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学习党史国史,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应该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让党员干部知晓、熟悉、体会、领悟和升华,古有屈原、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郑成功,近代有魏源、谭嗣同、林则徐、邓世昌,再到抗战时期的杨靖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以热爱祖国为荣,提升思想境界,提升政治素质,从心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忘记来时的路,就要时刻不忘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2016年2月2日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时说道“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我们党员应该经常通过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牢记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
不忘记来时的路,就要虚心接受时政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政教育指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其呈现出的趋势。根据形势,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提出相应的任务,制定出为实现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这便是政策。时政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时代性板块,所蕴含的层出不穷的信息及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发布的时政资料,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积极引导我们全面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阶段,我们正在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就是切实的时政教育,它帮助我们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促进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社会主义信念。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决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无论走得多久多远,我将永远铭记入党誓词,时刻告诫自己“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