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爹见儿子儿媳忙得团团转,便招呼一屋的客人:“你们先看电视,我去帮忙弄饭吃。”
“爹,你不陪客人,来厨房干么子?”儿子进一步说爹,“你老人家连自己吃饭都不会弄,还能帮得上么子忙嘛!”
3年前,老伴去世后,在儿子儿媳一同外出时,文老爹就没有弄好过一餐饭吃。前年夏天,儿子儿媳外出两天,他硬是三餐没有吃饭,只从菜园摘些黄瓜、西红柿充饥。“爹,你咋不做饭吃呢?”“嘿嘿,”文老爹憨笑一声,回答说,“让你娘惯坏的,不会做呗。”
自此后,小两口很少一同外出,即使一同外出也要跟邻居打好招呼,让邻居帮忙照顾老爹吃好饭。
儿子忙着切菜,还抬头催促老爹一句:“爹,你老人家就去客厅陪陪客人,这里你帮不上忙。”
儿媳狠狠瞪眼丈夫:“你催么子嘛,爹来厨房帮忙是好事,就由着他老人家吧。”转而换上笑脸,跟公公讲,“爹,你老人家能做么子就做么子。”
文老爹点点头,笑眯眯地忙开了。老人家先从铁皮米桶里舀出几碗米倒进米盆子,再拿到水龙头下用水淘,然后倒进电饭煲里放水煮饭。儿媳拿眼一瞟,偷偷乐了,附着丈夫耳根轻声嘀咕:“瞧爹这架势,这饭保准要比你煮得好!”
“这白萝卜做么子菜?”文老爹问。
儿媳说:“切成丝丝煮鲫鱼。”
文老爹拿起白萝卜往砧板上一放,动起刀来却是“哒哒哒”地很有节奏感,切出的萝卜丝条均匀得很,倒在砧板上犹如排列一般的毫不凌乱。
儿媳看得惊啦。她想到半年多前每次做饭煮菜时,公公总是借故来厨房,或拿碗拿筷子或端菜洗抹布,莫不是偷学厨艺?再细看跟前,公公帮厨的一举一动都令人佩服呢!
儿媳所煮的黄焖白豆腐快要出锅时,有意地借故对公公说:“爹,你帮我看下锅,我们有事出去一下。”
“去吧。”文老爹说着,就来到灶前,见黄焖白豆腐已好,赶紧出了锅。接下并不闲着,掌勺做起了白萝卜丝煮鲫鱼,自然得心应手。
儿媳回到厨房,闻到香喷喷的味儿,顺眼一看,白萝卜丝煮鲫鱼刚刚出锅。细瞧菜汤鲜亮,儿媳忍不住地舀上一点尝尝,咂巴咂巴着嘴,伸出大拇指称赞道:“这又鲜又香,咸淡适宜,太好吃了。爹,你咋做得了这么一手好菜啦?”
“嘿嘿,”文老爹习惯地憨笑一声,回言道,“我这吧,叫做烟筒杆子砸蚊子,撞到的。”
有文老爹参与所做的这餐饭菜,很不一般。客人们不仅胃口大开,而且赞不绝口。
小两口纳闷起来:爹咋会做饭做菜了呢?也没有见过他老人家在家里做过饭菜呀?
待客人走后,小两口直接就问:“爹,你咋做得这么好饭菜?”文老爹“嘿嘿”憨笑,掩饰地不予回答。
为解心头之谜,小两口联想起一件事:近半年来,爹老是不在家,莫不是去了街边小排档当帮工学会的?抑或还有什么讲不出口的隐情?小两口决计盯爹的梢,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好几日的跟踪打探,原来爹是去了秀山路的一家平顶房。平顶房的主人是一名退伍军人,姓刘,人称刘满爹,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斗中受过伤,现今独居一人,半年前因病导致半瘫痪。
小两口进了刘满爹的平顶房,打上招呼说:“刘满爹好!”
刘满爹看了看陌生的面孔,问道:“你们是来采访的吧?”
小两口不约而同地摇着头:“不,我们只是来向您打探个事。”
不知刘满爹是耳背没听清呢,还是别的,反正他只自顾自地说:“大前天吧,有记者来采访这个事,正好照顾我的文大爷在这,他婉言谢绝,把记者打发走了。”
小两口听出了名堂,更来了兴趣,着急地问:“那后来呢?”
刘满爹满怀激情地感叹:“文大爷是个大好人哪!他自己是个退休的老革命了,还每天风雨无阻地赶来这里照顾我,买药,做饭,洗衣,擦地,样样都干,就像一个保姆似的!”
儿媳终于忍不住了,自豪地开口说:“刘满爹,您讲的这个文大爷就是我爹,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啊——”刘满爹大吃一惊,“文大爷也是退伍军人?”
“好啊,”刘满爹随即开心地舒了口气:“那我们就更为退伍军人骄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