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推出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新举措,助力保就业保民生 为保障统筹防疫和发展,安排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通过法考的应届毕业生请注意~~~
~~~
2020年下半年医改看点扫描~~~
~~~政府出台措施积极应对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已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2020年07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问”回望 地月合影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已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地面测控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有序通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探测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

  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综合新华社)

  地月合影怎么拍?

  揭秘合影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一张由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摄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国家航天局对外正式发布了这一影像。

  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29日,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试验队员,揭秘地月合影背后的故事。

  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辉映,引发人们对于太空和宇宙的无限遐想,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抒发感受。

  据悉,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研制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安装在探测器上,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

  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飞离地球后没有北斗导航也没有GPS。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八院研制团队还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

  专家指出,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光学自主导航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也是支撑我国未来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此次地月成像即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摄完成。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测器的‘眼睛’。”八院控制所光学导航专家打了个比方:“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着飞向目的地了。”

  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八院研制团队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还能自主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没有外部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主找到前进的道路。

  有了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再踩下刹车了,而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8月10日起 可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毫不动摇 坚持公立医院要姓“公”
公立医院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
欧洲多国疫情反弹
“天问”回望 地月合影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天问”回望 地月合影 2020-07-30 2 2020年07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