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目前在我国开发前景非常看好。我国从南到北全国有20多个省市均有种植蓝莓。尤其近年来,蓝莓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产业空间巨大。
一、蓝莓产业是一个好产业
(一)蓝莓在水果中被称为“浆果之王”。每百克蓝莓鲜果中含氨基酸4790毫克、蛋白质400—700毫克、脂肪500—600毫克、碳水化合物12.3—15.3毫克,并含维生素E2、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营养保健价值高于苹果、葡萄、橘子等水果,堪称“世界水果之王”。
(二)蓝莓在医学上被称为“万能之果”。医学界称它为“万能之果”,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改善睡眠、减少组织发炎、减少过敏和过敏反应、加固血管,改善循环。
(三)蓝莓在营养界被称为“生命之果”。蓝莓的营养价值超过自然界的任何植物。野生蓝莓中的花青素可改善56种症状。
二、衡阳市适合发展蓝莓产业
蓝莓产业有春观花、夏采果、秋赏叶、冬品酒的特点,蓝莓适合荒山丘陵地种植,衡阳发展蓝莓产业具备基础的发展条件。
(一)种植土壤适合。蓝莓喜酸性松软土壤,土壤的PH值在4—5之间最适合蓝莓生长,我市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水稻土等土壤类型,其中酸性土壤占80%以上。我市的土壤完全满足蓝莓生长的基本需求。
(二)生长气候适宜。在蓝莓类型中,有多种品种适宜在南方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生长。衡阳丘陵山地面积大,昼夜温差大,适合蓝莓生长。
(三)劳动力资源丰富。蓝莓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都需要高密集的劳动力投入。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充足,同时发展蓝莓产业有利于解决可剩余劳动力。
(四)品种比较齐全。衡阳市从2010年开始引进部分高丛蓝莓和兔眼品种,选育出一批表现性状和经济价值最优异的品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表现突出。
(五)经济效益较高。发展蓝莓产业,第一年每亩成本约2万元,以后每亩每年成本约8000元,按亩产1500斤,20元每斤收入每亩计3万元,除去成本开支,是目前衡阳本地收益最高的水果。
三、发展蓝莓产业的几点建议
蓝莓产业虽然是一个好的产业,但也存在着技术掌握难,用工强度大,鲜果保质期短,食用和药用加工刚刚起步等问题,建议我市蓝莓产业发展采取“办点示范、重点推进、全面推开”稳步发展的方式进行,近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一个规划。依据蓝莓生物学特征特性,结合衡阳市自然生态环境及蓝莓产业现状,做好衡阳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界定衡阳市发展蓝莓的适生区域,选择采用的优良适生品种,品种布局上要做到既要有一类果的大果型蓝莓,提高鲜果的价值,又要有二类果、三类果如蓝莓一号等中小果型蓝莓,为加工提供原料。
(二)出台一个文件。结合衡阳市实际,研究出台我市《关于支持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整合各类资源,对新发展的蓝莓种植上给予一定补贴。
(三)开好一个会议。主要是在加强领导的层面上,适时召开有各级官员、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蓝莓产业推进大会,组织实地参观全市的蓝莓示范基地,学习推广蓝莓种植的先进经验,对全市蓝莓产业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
(四)搭建一个平台。积极搭建蓝莓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搭建好示范平台,利用现有的蓝莓基地,在各县(市)区示范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二是搭建好合作平台,做好技术交流、示范推广、合作建厂、市场营销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产业加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三是搭建好科研平台,借助本地如衡阳农科院等科研资源,引进专业人才,对蓝莓的品种选育、苗木培养、高产栽培技术、深度加工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五)搞好一个产业布局。搞好茶产业、蓝莓产业、葡萄产业、油茶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或合作经济组织内,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的种植规模,做到3—4月份采茶,5—6月份采蓝莓,7—8月份采葡萄,10月份摘油茶。使农民全年有事做,真正成为职业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