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密:
科研路上的坚守者
  ■本报记者  许珂

  【人物档案】

  周密,历任中核二七二厂化工厂分厂长、科技处处长,长期从事铀水冶、铀纯化、镍钴冶炼、铀钼分离、钽铌分离、锆铪分离生产与科研工作,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国防发明专利,2017年荣获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工匠精神奖。

  在中核二七二厂,提到周密,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言语中充满敬佩。他不但成果满身,研究出的核电纯级二氧化铀制备技术、镁质镍矿堆浸技术等屡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发明专利,而且到80高龄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那劲头,比年轻人都足呢!”

  记者见到周密时,他正弓着腰在锆铪中试线上调试参数,聚精会神。交谈后发现,老人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到所负责的科研项目时更是思路清晰。

  “1965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二机部十二局(现中核集团中国铀业公司前身),随后去南京参加703工程建设。1967年,我主动请缨到二七二厂,参与中国核事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84年,周老本有机会到武汉市科技委、中科院武汉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但考虑到厂里的需要,他毅然选择了留在科研一线。2001年,原本已经退休的他接受厂里反聘,远赴云南建设镍钴厂,使镍板的年产量达到1500吨。2004年,周老又被紧急召回到二七二厂,参与铀纯化新线的立项、建设工作。

  2007年下半年,厂里再次向周老交付一项重大任务——筹建锆铪中试验证项目。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呆就是13年。

  “当时,锆铪分离项目是我国的一项空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更没有大规模生产核级海绵锆的企业,核级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身为项目的首席专家,周老深感责任重大,“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价格打压,核材料只能依赖进口的情况,掌握核级锆(铪)生产关键技术、建立自主原材料供应体系已迫在眉睫,核级海绵锆铪项目研究势在必行。”

  为了尽早得到实验结论,周老白天穿梭在厂房的试验线上,察看实验结果,晚上忙碌于试验室的仪器前分析数据,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年下来,经过反复的分析、求证、实验,他与研发团队创造了一条跟美国、日本等国家完全不同的新技术路线——使用低酸体系来萃取分离。这种技术对环境没有影响、没有废物排出,全流程未使用氨基氮硫化合物、有毒试剂等污染较重的工业原料。

  在周老的率领下,该项目成功申请3项国家研发专利。2014年底,项目入选中核集团“龙腾2020”计划,同时获批扩大试验,建设锆铪中试厂。2016年11月27日,首批合格核级二氧化锆产出;2017年9月6日,核级海绵锆产出,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1月29日,首批核级二氧化铪产出,标志着二七二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锆铪分离技术验证成功;2018年10月31日,产出首批核级海绵铪。

  “目前,锆铪中试验证项目正在积极准备相关验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用两年半的时间建设一条500吨海绵锆生产线。建成后,产量预计可达50吨/月。”

  回顾自己55年的科研工作历程,周老把成绩归于两个词——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他说,这是科技工作者最难做到而又最需要做到的,虽然自己年纪已大,但初心不改,只要国家、企业有需要,就会永远坚守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让扶贫车间继续盛开“脱贫花”
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 和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我市212米超高层动工开建
市委党校夏季主体班开学
“微”上作文章 “实”上下功夫
科研路上的坚守者
让中职毕业生学会当“老板”
严查12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科研路上的坚守者 2020-05-27 2 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