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夜,橘花绽放,暗香浮动。4月7日晚,衡南县向阳桥街道白洋村幸福屋场,村民和县里来的干部围坐成一大圈。
“听说县委书记要来!走,看看去。”村民早早占了位置,其中不乏来“凑热闹”的。
“县委书记来我们组里,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没有问题反映,我们都很好,感谢书记关心……”
“没有问题我是不信的,今天来如果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那么这本身就是问题。”收起笑容,县委书记胡果雄向相关部门发问:“未必今晚来的这些群众是预先安排的?”
现场,沉默良久。
“好,我今天就来说说!”一句“豪言”揭开了当晚活动的序幕。逐渐地,乡亲们的话多了起来,提建议,发“牢骚”,越来越“辣”。
“洋湖村是3个村合并的,合并后党员有100多人,村部会议室太小了,能不能新建一个?还有村里的马路很窄,能不能加宽一点?”
“我们有好几个组一直存在土地权属纠纷,很多林地都荒废了,书记你要帮我们尽快解决!”
“我们组有五六十亩田因为地势低洼,十年五涝,能不能改为鱼塘,我们老家伙养点鱼也能糊口……”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10名村民争相发言,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产品滞销等方面,将自己的烦心事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对村民的问题,胡果雄都一一做了回答,并现场交办。“我们就是想听真话。”胡果雄语气恳切。
2019年,衡南县正式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规定屋场恳谈会“整县推进,每村都开”:贫困村每季度召开1次,非贫困村每半年召开1次,因工作需要,可以增加召开次数,收集到的问题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去年11月至12月初,衡南各级领导干部走遍全县365个村、71个社区,让屋场恳谈会在衡南遍地开花。群众提出的1257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处理。衡南县的这一典型经验,被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作重点推广。
召开屋场恳谈会不是衡南的创举,但衡南将其形成制度并常态推进。
该县提出屋场恳谈会做到“四不四谈”:不拘形式轻松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定内容广泛谈、不打板子敞开谈。让群众真正敞开心扉,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想提的意见提出来。
恳谈会就近在村民小组的大屋场、禾坪上开,形式不拘一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恳谈会搬到了网上,联点乡镇县级领导、镇村干部、湖北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人员都聚进“特别恳谈会微信群”中,做到人隔心不隔。2月3日至8日短短6天,就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2373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和实际困难719个。
村民白天要忙农活,恳谈会就安排在农闲时间,大部分在晚上。群众可以随时参会、离会。对于群众的发言,要求做到不戴有色眼镜,不先入为主。村民所提意见明显偏颇甚至过激的,要宣讲政策、解释疏导,不扣帽子,不搞秋后算账。
4月7日晚的恳谈会开了2个多小时,村民们和与会干部仿佛意犹未尽。临走时,胡果雄与乡亲们一一握手话别,“希望白洋村里遍地‘白洋’,幸福屋场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