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叶不扫”成景观 彰显城市美学信仰和治理能力
  ■然  玉

  从2013年起,上海徐汇区余庆路、武康路就尝试开展“落叶不扫”的活动,成为一道独特的秋季风景线。2014年,全市落叶景观道路增至6条,2015年增至12条。2018年,上海市各区结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对落叶景观道路进行优化调整,精心挑选并打造出29条落叶景观道路,主要落叶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树、银杏树、北美枫香、无患子、黄连木、栾树等。今年,上海城市落叶景观道路增至42条。(澎湃新闻)

  落叶纷飞、一扫而去,未免了无意趣。对此,公众吐槽已久。近些年来,一些城市也顺势而为给出了积极回应。比如说,北京等地多年前就开始尝试“落叶不扫”“落叶缓扫”,也算是给市民留下了一隅浪漫天地。与之相较,上海的做法无疑更为“取巧”。以秋天落叶季为时间契机,以特色建筑、街区为空间背景,数十条“城市落叶景观道路”穿插全城。一批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应运而生,其对于区域人气、商业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市容市貌、城市景观的打造,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需要全局谋划的预判,需要借势转化的务实,甚至需要人文素养的支撑。从根据街道特点精选树种、调整种植,到优化街区布局、合理设计观景路线,直至秋风吹落黄叶的最终景观呈现,这一切费事费功、环环相扣,其中过程远不是一句“落叶不扫”可以概括的。42条城市落叶景观道路,就是42份城市空间美学设计方案,就是42个精心推进的景观工程——这是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

  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落叶不扫”都比“落叶必扫”要难得多。据悉,为保持如诗如画的秋季落叶景观,环卫工人每天对景观道采取“捡拾保洁”,确保没有垃圾混在叶中滞留路面,而只留下干净的落叶供路人欣赏、留念;同时,如果落叶堆得不均匀、不美观,环卫工人还要用扫帚进行修整……落叶虽美,维护不易。这完全就是精工细作,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相关市政团队的运转效率和协同一致。

  一座城市,有没有审美判断和美学信仰是一回事;能不能以高效的市政管理来呈现“美感”,则是另一回事。“落叶不扫”,留下一份童话怀想,从来都是知易行难。一些城市“不解风情”的表象之下,实则暴露的是“治理能力低下”的缺陷。留下落叶很简单,然而“留下落叶之后怎么办”却很复杂。以不扫落叶,满足市民的观赏、拍照、游玩需求,只是初级阶段。要是能够由此衍生出“落叶主题街区”“落叶经济业态”,则更是多赢。

  就此而言,上海的42条城市落叶景观道路,不论是在美学直觉层面还是市政管理层面,或许都足可成为其他城市的有益参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双向发力”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创新发展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绘就一张分布图 就知哪里有白蚁
笔记本电脑失而复得
敢于给教材“挑刺”的孩子越多越好
根治“骚扰电话” 要斩断背后的“黑产链”
“落叶不扫”成景观 彰显城市美学信仰和治理能力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落叶不扫”成景观 彰显城市美学信仰和治理能力 2020-01-02 2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