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几乎就在同时,因涉嫌玩忽职守罪,金山“1·10”水污染事故中的渎职责任人栾某也被上海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他同样也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通过严格审理,这起事故的前因后果已一清二楚,最让人警醒的,是这起事故背后存在多个环节的违规操作。事件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亟待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予以纠正。
销售方不具备资质
由于经营不景气,奚建平创立的金为化工于2012年2月停产,但公司仓库还留有一些“抽余碳九”原料。2012年12月21日,奚建平与宁波一燃料公司签订500吨碳九买卖合同,并由该燃料公司转卖给南京龙凤化工公司。奚建平在明知公司没有销售碳九资质的情况下,仍从赛科石油低价购得碳九,并与自己公司的“抽余碳九”混合进行销售。后经查证,进行转卖的宁波燃料公司也同样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三方最终约定,金为化工于2013年1月初向宁波燃料公司销售500吨碳九,南京龙凤化工公司安排船只在金张公路7153号码头负责接收。
涉案码头也属无证
“我发现这个码头设施条件很差,没有专门装卸液体的管子,肯定不符合危险品运输的要求,甚至连消防器材、防静电设施都没有。”南京龙凤化工公司总经理汪金龙在法庭上承认,早在2012年考察时他们便知该码头为无证码头。
2012年12月,经人介绍,汪金龙认识了长期违规从事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的码头老板刘阿贵。虽然心中清楚码头设施简陋,完全不具备运输危险货物的资质,但由于价格便宜,汪金龙仍然选择和刘阿贵合作。
船主虚假申报货物
为逃避责任,刘阿贵事先指使船主刘浪建以装运沥青为由向海事部门虚假申报货物。2013年1月10日,由船员杜国兴及刘康负责装卸碳九,而刘康并不具备专业的散化操作证,属无证操作。
“船头甲板上有压水管总阀门,本来就有点松动关不紧,会产生漏液。”船员杜国兴交代。但由于安全意识薄弱,船员未按规定对船舱总阀和海底阀门的封闭性、安全性进行检查,擅自加装的阀门也未完全关闭,最终导致52.78吨碳九泄漏。
职能部门负责人玩忽职守
作为职能部门,金山区地方海事处朱泾海事所负有发案地区码头、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的重要职责,但其负责人栾某严重不负责任,从2012年8月开始违规授权没有执法权且未经过签证培训的海事协管人员沈某从事船舶签证工作。在明知朱泾海事所辖区内没有危险货物码头的情况下,疏于对辖区内码头装卸货物的监管,且在签证工作中不严格管理“危险货物管理专用章”,纵容工作人员随意使用。2012年12月30日,沈某使用栾某的执法编号和密码,单独为未配备适格船员的“赣天宜化0003”号船违法办理了船舶签证及危险货物申报手续,同意船方在不具有危险货物装卸资质的金山区朱泾镇金张公路7153号装卸码头装运危险货物碳九混合物。之后,栾某对于违规办理签证情况未能及时予以检查发现。在2013年1月8日巡航过程中,栾某已发现“赣天宜化0003号”船停靠在金张公路码头,却疏于履行职责,未按照巡航检查要求仔细检查并发现问题。
水污染事故频发如何应对?
“1·10”事故导致掘石港及下游黄浦江河道内水质污染,致使上海金山区、松江区取水口自来水原水不达标,松江区部分区域被迫停止供水,并影响到奉贤区、闵行区取水口,造成金山区、松江区经济损失计人民币480余万元。泄漏的 “碳九”因挥发造成金山区朱泾镇等地区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致使46名居民身体不适而入院治疗。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较大船舶水污染事故。
此次事故当年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水污染事故频发,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背景之下,如何防止此类事故频繁发生?除了事后追责,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措施紧密出台。一是严格禁止资质挂靠行为,以防监管缺位。第二,彻底查清化工废液去向。环保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辖区内化工企业废液处置情况的监管。对于危险货品运输环节的管理也明显加强,以保证危险货品从出厂、运输到目的地均有监管,均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违法处罚力度。2013年6月,两高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次发出了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强有效治理的信号。
安全生产以案说法
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举报电话
0734—886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