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那人面含鱼的史前彩陶,古色斑驳的远古青铜器,琳琅满目的两汉工艺品,秀骨清像的南朝绘画,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绚丽多姿的唐人三彩,那说不完道不尽的宋元山水,走遍世界的青花瓷;以及矗立在北方荒凉大地上巨大的北魏大佛;还有那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却依然光彩夺目的敦煌彩绘等,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还有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那些著名诗人及作家,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感染着我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
本报今起开辟《中华文化之美》专栏,邀请留日学者,专栏作家,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国内多家讲坛及多家高校的国学讲座主讲嘉宾刘洁,以博物馆馆藏为呈现,以大历史观、大文化观为背景,用中外对比的手法,与广大读者探讨几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之美。
人类自600万年前开始能够直立行走,300万年前开始可以制造工具,1万年前开始有定居农业,5000年前各大古文明开始进入国家形式,进入人类文明。相比于人类漫长的幼年期,人类的青春期以及成年期是短暂的,但同时也是漫长的。从1万年前开始可以做陶,开始认识玉;从几千年前开始认识金属,开始制作青铜;从无意识的认识美,到有意识的创造美。这其中几千年、几万年的美的历程,有多少让现今的我们感动不已。
人类有相似的童年,却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的史前洞窟艺术,无论是1879年由西班牙考古学者桑图拉的小女儿首先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还是1940年几个法国少年在法国南部发现的“拉斯科洞窟壁画”,那些红色的、黑色的野牛、野猪、野马等动物壁画,呈现的都是对宗教的崇拜。
西方艺术以洞窟壁画艺术以及后来的山区宫殿建筑作为他们最早的艺术起源,由此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和建筑创造了基础,从而使西方艺术和建筑走上了以神祗与宗教信仰为特色的艺术之路。
而中国的艺术以远古的彩陶作为美的起源。彩陶不仅是艺术品,同时也是生活用品。陶代表的是生活,于是中国艺术后来的发展道路更多呈现的是世俗化特点和性格。
中国彩陶上描绘的大多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景观,器形多是圆形、曲线,自然界中的形状和线条也都是圆形和曲线,体现的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彩陶上的图案大多都是对称的,我们看这跳舞的小人,跟后来的剪纸小人几乎是一样,这是中国艺术对称之美的基础。自然界的美也是对称的,这也是与自然和谐一致的。这是一种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
这与西方很大的不同之处,西方对世界是一种征服之美,中国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这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春秋战国以思想胜,秦汉以风格胜,魏晋以精神胜,隋唐以气象胜。宋接唐风,虽有发展,气象已自不同。元代尚有偏胜之势,自明以后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民国前后才得以遏止。
从世界来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古希腊可说是双峰并峙;秦汉时期,汉与古罗马各有所长;而到了唐代,中国独领风骚于世界;宋朝虽对外孱弱,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也不落后于人,比之当时的西方,仍处于领先的地位。但自元朝开始,中国人的领先地位便渐至式微。明代中叶之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更是愈来愈远。直到民国,变革引来创新,传统继续发展,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在开篇系列里,我们将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首先选取三个历史节点来谈谈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之美。一、汉代的天圆地方;二、北魏的云冈石窟;三、宋代的《清明上河图》。
为什么要选汉代的天圆地方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强大的秦国只存在15年,在文化上还没有来得及统一,到了汉代才实现了文化的大统一。汉代在许多方面,对应于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大帝国,而在文化上也逐步使得春秋以来分裂的地方色彩归并成一种大一统的文化,并且有计划地从形而下的物质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系统及宇宙论体系。这个宇宙论体系的形成,在造型美术上,即显现为圆与方的密切结合,即天圆地方,由此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汉代的天圆地方,表现的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信仰的和谐之美。
第二个历史节点的北魏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时期,由于这种大融合而产生了辉煌的隋唐。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佛教进入中国并最终融入中国主流文化,中国文化形成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时间点,而云冈石窟是这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最杰出表现。人类文化刺激强度,第一是视觉,即图像;第二是听觉,即音乐;第三才是抽象转换信号,即文本。云冈石窟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震撼的。首先是气魄惊人,体量巨大,与山相依,让人感到顶天立地、俯视山河的气魄。其次是雕刻精美,却又密密层层地排列在一起,高高低低地展示在一起,产生一种延绵不绝的艺术力量。除此之外,古希腊的石柱、高鼻梁、深眼窝的具有西方神貌的大佛,让人产生一种远观式的世界性审视,眼前的一切更觉伟大了。在云冈石窟,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的融合。中华文化的伟大,是多元融汇的结果。云冈石窟,就是这种融合的最早呈现;盛唐,就是这种融合的最高呈现。云冈石窟是其它石窟如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的代表,构成我们探询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视角。
北魏的云冈石窟,表现的是中国古人对宗教信仰的和谐之美。
第三个历史节点的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顶峰。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了宋代达到了顶峰。宋代是一个繁荣、高雅、精致、开明的时代,打开宋代的比较熟悉的方式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态面貌,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徐徐展开了一幅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繁盛的市井风俗画。
宋代《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