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65位顶尖科学家上海“论剑”
包括44位诺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得主
  还记得去年10月滴水湖畔的“最强大脑”吗?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9日开幕!这一次,规模更大!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将与会,包括4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得主。其中,还可一睹4位2019年诺贝尔奖新晋得主的风采。

  据初步统计,59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已陆续抵达上海。

  顶尖科学家抵达上海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朱棣文,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2019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斯蒂芬·布赫瓦尔德,201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彼得·沃尔特,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2015年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得主谢晓亮……世界顶尖科学家们陆续抵达上海,有的还不顾旅途劳顿,欣然接受了记者专访。

  “近十年来,我脑海里一直藏着个小人,他偶尔跳出来说,你收到了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坦言自己对诺奖的向往。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计算生物学家迈克尔·莱维特说,尽管有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助手,科研人员对所研究学科的理解丝毫不能削弱,因为计算机软件给出的结论通常不涉及“为什么”,背后的科学原理仍需要人脑来分析解读。

  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有更多顶尖科学家走进我们的镜头和笔端。

  科学盛宴将拉开帷幕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创新求变,亮点纷呈。

  “莫比乌斯”论坛。创意源自数学及哲学概念∞,无穷大,无极限。65位顶尖科学家将每人介绍1张PPT,独立发言3分钟,预言未来20年。

  “国际大科学计划”战略对话。10余位国内外战略科学家,将进行200分钟不间断讨论。

  “青年科学家论坛”。全球100余名优秀青年科学家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交流。

  “8大主题峰会”。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碳氢键与新化学、新能源与新材料、黑洞与空天科技、经济与金融。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将化学实验搬进虚拟世界

  科研 需要人工智能更需要人脑

  28日下午,上海临港皇冠假日酒店的科学热度已经很高,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计算生物学家迈克尔·莱维特走进媒体见面会会场,接受了记者采访。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信息技术为各个学科赋能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很难告诉科研人员“为什么”,所以人脑的智慧更重要。

  2013年,迈克尔·莱维特与另两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阿里耶·瓦谢勒因在“构建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领域作出的贡献分享诺贝尔化学奖。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他们把化学实验搬进了计算机虚拟世界。”显然,莱维特等人的开创性贡献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而且,其获奖原因是一种研究方法,而非某个具体研究成果,这在诺奖历史上是罕见的。

  今年72岁的莱维特告诉记者,他的学科交叉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现在相去甚远,但已能成为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作为计算生物学家,莱维特是最早研究DNA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学者之一,并为此开发了软件。他和卡普拉斯、瓦谢勒等人开发了用于探究、预测化学反应进程的计算机程序,让这种工具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模拟催化剂净化烟气、观察绿叶中的光合作用,都可用计算机建模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能,因为要构建能得出准确结果的化学反应模型,实验对象性状、实验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都需精准数字化,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今,计算机比50年前强大得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让数学建模变得更容易,也更精准。”莱维特说,这必将让包括化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加速发展。他同时指出,尽管有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助手,科研人员对所研究学科的理解丝毫不能削弱,因为计算机软件给出的结论通常不涉及“为什么”,背后的科学原理仍需要人脑来分析解读。

  莱维特还表示,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希望通过各国顶尖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的交流探讨,产生令人惊喜的结果。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永远别放弃“爬坡精神”

  严谨 能使人类离科学真相更近

  “当我在念医学预科生时,我研究的课题非常枯燥,丝毫提不起兴趣,怎样研究结论都是错误的,我告诉导师,这个课题我永远也完成不了!导师给了我极低分数——C+,并在成绩单上注明,‘凯林先生看起来是个聪明的年轻人,而他的未来就在实验室之外的任何地方。’”

  导师眼里“不适合实验室的人”,若干年后,荣膺2019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8日下午,新晋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坎坷的成长经历,并鼓励年轻科学家,永远别放弃“爬坡精神”。

  威廉·凯林教授,今年以“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荣膺诺奖。在实验室里表现不佳的凯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徘徊与惆怅,一度认定自己与科学家无缘。“我对医学有兴趣,我想或许可以当医生,”此后他遇到大卫·利文斯顿,在后者的指导下,凯林才重新走上科研道路。柳暗花明,凯林在做临床医生时对“希佩尔—林道综合征”的深入了解,最终促成了他摘得诺奖桂冠。

  “逆袭”的凯林,为青年科学家们提出建议:第一,可能求学或科研之路一开始是坎坷甚至痛苦的,“当身边环境中的人都比我聪明、比我博学,发现自己不再是佼佼者的那一刻起,或许就是我们进入最飞速成长的时候”;第二,永远不要走平路,而是要不断“爬坡”。“或许在某个阶段,你暂时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或心仪的实验室,但只要能尽自己所能去努力,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凯林认为,科学家追求真理,应异常谨慎细致,这比严格更重要。他反复强调,自己更偏爱“rigorous(严谨)”这个词,这比“strict(严格)”更有意义。谨慎细致意味着,人类离科学的真相更近一些,后人在前人扎实的研究基础上可以更有作为。

  凯林的诺奖成就,一度被解读为癌症治疗的“新世界”。然而他却谦虚表示,“人类真的可以通过医学方法治愈癌症吗?这个问题还无解。”他告诉记者,科学家研究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2000年以后,人类找到致病基因,犹如进入研究的时光隧道,但正像“不知道摩托车所有零件就修不好摩托车”一样,如果不了解人体全部的基因,便不可以妄下结论找到癌症的治愈方法。

  凯林的愿望是在全球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找到治疗绝大多数癌症的方法。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国际化的交流必不可少。“全球研究的共享精神,能大幅推动科学进展;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公众拍照举报 可作处罚证据
65位顶尖科学家上海“论剑”
2020版熊猫金银 纪念币今日发行
关于要求杨辉同志限期回单位上班的公告
土地处置公告
临时检修停电预告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65位顶尖科学家上海“论剑” 2019-10-30 2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