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分论坛由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应教授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建武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贺培育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钱蓉参加论坛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晓飞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张学智以《王夫之的<周易>阐发与明代政治——以<坤>与<既济>为中心》为题,对《既济》卦一阴一阳间隔整齐和卦辞“初吉终乱”进行分析,认为安于表面的平静因而丧失对阴所象征的盗贼、夷狄、小人的警惕是酿成明末乱局的根本原因。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吴根友的《王夫之“文明史观”探论》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三大伦”与文明的基准、郡县制与制度文明、“地气天情”与“文野互变”——自然环境与文明形态之关系三个方面集中阐述王夫之“文明史观”的基本思想内容及其结构。
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鹅湖月刊》社社长蔡家和发言的题目是《王船山论<乐记>为荀学——以“乐从外来”为线索》,着重讨论《乐记》与荀学的关系,兼论船山的观点。他指出,船山在《礼记章句》处判论《乐记》属于荀、告之学,理由在于,《乐记》视礼、乐之为外,而与孟子之视仁、义、礼、智等为固有内在,两者不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王志华代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肖永明的《全体与全归:朱子、船山的学术归趣》,文中提出“全体”“全归”构成了朱子与船山的学术归趣,表明在二人由心性、道理、体用、仁义礼智勇、孝悌等所构成的伦理体系中有着确定的核心指向,以及非常强烈的现实观照。
湖南船山学社常务副社长、衡阳师范学院教授朱迪光的《“归宗宋学”——钱穆的船山学研究》指出,钱穆先生用他独有范式研究船山学——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船山思想,外在实证与内在理解相结合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不比附西方学术,一言以蔽之曰“归宗宋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刘梁剑的《天亲合一与身体成长:船山<西铭>题解引义》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究明《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他认为,船山进一步强调除此之外“从其切者而言之”,其实质则是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
韩国朝鲜大学哲学系教授、韩中哲学会会长李哲承的《王夫之哲学中出现的“和”论问题——以<论语·学而>与<中庸·第一章>的“和”观为中心》提出王夫之的“和”论是气哲学的观点,他的哲学是在民族灭亡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王夫之在《论语·学而》将“和”与礼紧密相连,而在《中庸·第一章》将“和”与德紧密联系。
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周建刚的《船山<读孟子说>的理气心性论——以<告子章>为中心》提出船山对 “贵性贱气”说的批评,针对的是朱子心性论。船山对“知觉为性”说的批评,表面上针对释氏,实质上暗指的批评对象包括了阳明后学。
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长泰的《王船山伦序公正观的三层建构》提出秩有伦序以使为人公正。夫礼之教,至矣大矣,天地之所自位也,鬼神之所自绥也,仁义之以为体,孝弟之以丽矣。故夷狄蔑之,盗贼恶之,佛、老弃之,其绝可惧也。
同济大学副教授谷继明的《论王船山对<潜虚>与<洪范数>的批判》提出《潜虚》爻不合彖、《元包》有彖无爻,皆与船山“彖爻一致”的思想相违背。同时《潜虚》仅有占成的一卦而无爻的变动。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吴根友对专家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发言作了简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