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2019“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华大学分论坛(综合类) 在该院精彩发声。近3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王船山的道德情感论、士人之责、成人之道、哲学智慧、辩证思维等学术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思想碰撞。
本场分论坛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朱汉民主持,湖南省船山学社副社长熊考核作学术点评,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致欢迎辞,长沙学院党委书记刘沛林参加论坛。论坛上,11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作主题发言,他们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如何传承和弘扬船山思想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交流分享了各自的学术成果,集中展现出当今船山学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年轻一代学者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成果。
“‘船山学’是我一生的挚爱!”作为第一位发言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哲学系主任刘纪璐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船山学研究的热爱。随后她以王夫之的道德情感论作为中心,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将王船山的理论运用在今时的问题上。刘纪璐指出,先哲的思想如何能在今日发扬光大,在于其思想如何应世。她说,王夫之道德情感论强调天人同理、聖凡共情,而道德的基础来自四种基本情感。“当一个社会普遍以助人为乐,那个人就有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整个社会,助人行为会成为常态。”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韩振华副教授以《他乡有夫子》为题,全面呈现西方学界船山研究的近百年历程,揭示其日益走向“比较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他强调,船山学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西方学者的研究路径和结论往往不同于汉语学界,但它们也是船山研究这一“跨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而且其中诸多精微之处亦值得汉语学界学者关注。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孙铭分析了王船山“乾坤并建,阴阳和合,新故相胥,继善成性,转识成智,自我造命”的系统思辨,称船山先生的辩证思维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辩证思维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启迪意义。湖南岳麓书社编审夏剑钦重点论述了刘献廷、潘宗洛等崇拜船山先生的第一代“粉丝”的相关研究。吕锡琛、朱义禄和刘岳兵三位专家分别以《论王船山对士人之责的思考》《论王夫之的“成人之道”》《船山学与近代日本汉学》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本场论坛的最年长者,也是衡阳市社科界的老前辈肖起来,研究船山学已40余载。在发言中,他论述了王船山作为一名千古名师的初心和教书育人的历程。
最后三位发言者是来自衡阳高校的青年讲师,他们是研究船山学的年轻一代代表。其中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陈杨从明朝文武关系的变化和重视文教的家风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衡州王氏家族从军功世家到书香门第转型的原因,以及对王船山的影响。来自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吕剑兰以《英语世界船山学译介现状》为题,详细介绍了船山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她说,船山著作的英译是实现其“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而目前船山著作只有一本被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其他船山学相关英语著作也屈指可数,因此现在亟需既了解船山学又有流畅英文写作能力的学者对其著作进行翻译。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孟青在发言中对比王船山、马一浮对“以凝言性”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彰显了王船山“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在突破“天命人性”论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