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冰香
坚守山村的“代课老师”
  ■本报记者  李怡筱

  耒阳市仁义镇湾头村,从舂陵河畔到凤凰山上绵延十数里。山脚下,一幢老旧的两层小楼内,每天都传出谢冰香和她学生的朗朗书声。从高中毕业起,谢冰香就是村里的“代课老师”,这一“代”就是29年。

  湾头村的麻子冲、竹子湾等组地处凤凰山山腰,道路遥远崎岖,孩子们上学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世纪60年代初,当地政府联合村民集资,在凤凰山腰设立了仁义镇卯家坪教学点,方便附近村组的低年级学生上学。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卯家坪教学点师资短缺,新分配来的老师到这里几个月后都想办法调走,教学点面临着被撤的境地。刚刚高中毕业的谢冰香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从此开始了29年的代课生涯。

  那时候教学点条件非常艰苦,没电没水,学生最多时有60多个,全都由谢冰香一人教学看顾。“孩子饿了带他们上山挖红薯,渴了我挑井水给他们喝,冷了就靠运动取暖,实在冻得不行时,我便上山拾柴生火为孩子们抵御寒冷。”谢冰香说,“直到近两年解决了教学点水电问题,这才方便许多。”

  因长期劳累过度,谢冰香患上了慢性胃炎、肾结石、膀胱瘤等疾病。今年年初,谢冰香去医院做了膀胱瘤切除手术,手术前她多次打电话给仁义镇中心校领导,要求安排33个学生暂时到安和小学上课。得到校领导的肯定答复后,她才安下心来做手术。术后仅十几天,谢冰香便不顾家人的劝阻重返课堂。“因为学校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放心不下那群孩子。”谢冰香说。

  在谢冰香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在仁义中学教书的丈夫空闲时也会来这里给学生上课,并经常充当学校的勤杂工。每当寒冬来临前,他便把破旧的窗户用薄膜重新贴好。课桌椅烂了,就拿着锤子、钉子修补好。不仅如此,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公公,在谢冰香生病时也会来校为儿媳代课。    

  2012年,一知名民办学校了解谢冰香的事迹之后,邀请她去该校教书。村民得知这一消息,都自发跑到谢冰香家,请求她留下来。当时的谢冰香也十分纠结,“如果去了,这边的孩子该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谢冰香最后还是放弃了离开的机会,继续留在卯家坪。

  29年来,谢冰香的工资待遇从最初的每学期240元提高到2014年的每学期4800元,虽然没能享有正式教师的基本保障,但她从未抱怨。“我不少学生如今都读研读博,每年过年都会给我发祝福短信,感谢我曾经对他们的教导,这便是我坚持这么多年来最好的奖励。”

  教师节来临之际,谢冰香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曾经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同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当中有人也愿意成为教师,坚守教育一线,为山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坚守山村的“代课老师”
全力打好安保维稳攻坚战
开拓业务领域 破解增收“瓶颈”
雁峰区上门定时收集生活垃圾
做一个称职的政协工作者
开学第一课 听“道德模范”讲故事
儿童“双优惠”门票机制值得推广
徒步湘耒水 保护母亲河
让留守(困境)儿童“心向阳光”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坚守山村的“代课老师” 2019-09-09 2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