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老政协”,对于政协我有一份特别的情怀。
1986年,我刚参加工作,分配到原城北区潇湘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兼任政协联络员。第一次跨入区政协大门时,我被墙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个大字深深吸引,对“政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暗下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努力多学习。在政协联络员这个位置上,我一干就是十年,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受到了委员们的高度赞扬。
1990年,我作为青年团干代表,有幸当选为政协衡阳市城北区第三届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1995年,获评区政协优秀联络员。2012年,我再次当选为石鼓区政协委员、常委并连任至今。期间,无论工作多忙,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评议,协商会、约谈会等活动,我从未缺席,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撰写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提案20余篇、反映社情民意5篇,做好事实事30余件。2018年被评选为石鼓区优秀政协委员。
作为一名女政协委员和妇联主席,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我以满腔热情凝聚各方力量,为辖区困难妇女儿童家庭排忧解难。2013年,青山街社区一位姓彭的年轻女子,离婚后身体极度不好,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立即上门走访,发现她住在一个无窗无厕、只有几平米的地下室里,又无钱看病。于是和街道政协委员一起陪着她到社区、街道、民政局、人社局、派出所等单位反映情况,帮她协调解决医保、低保和困难补助等问题,使她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遇到这些事情,很多人因为怕麻烦,选择漠然视之,避而远之。我身为政协委员,又是妇联主席,当然义不容辞,每次都竭尽全力,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送上关爱与温暖。这些年,为了帮扶困难的失学儿童,我积极联络政协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累计帮扶560余名失学儿童重圆读书梦。
作为区政协工青妇界别组的组长,在调解“家庭纠纷”“家庭暴力”问题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妇女儿童的权益受到侵害。不论是东家有矛盾,还是西家有困难,我都会组织界别组部分委员主动上门、给予帮助,想方设法、定纷止争。近三十年来,我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政协委员的力量,参与妇儿信访调解工作,许多积压多年的信访难案在委员履职中得到解决,我也成为老百姓信任的妇儿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专业户”。
在解决这些信访难题时,我倾注个人精力,全情投入。面对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纠纷,敢于走在第一线;面对年老多病的当事人,我会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他们买药;面对贫困儿童家庭,我总是尽己所能进行帮扶……这么多年,我无怨无悔地付出,因为我是一名政协委员,要履职为民,维护上访者的合法权益。
在委员们的呼吁下,针对妇女儿童工作,石鼓区委、区政府搭建了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维权网络,成立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各级妇联干部全员接访,通过开展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方法,做到了信访案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实现了妇女儿童问题“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纠纷不激化、矛盾不升级”。
这些年,在政协这个大家庭中,在履职为民的工作实践中,我不断成长成熟,将政协精神作为激励我奋发向上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老政协”,我深感光荣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