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的“年产20万吨铝盐产品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产业化”项目获得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万吨/年铝盐系列产品节能减排工艺技术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创新奖;拥有“一种生产钾明矾的新方法”等三项发明专利和“加强型可拆卸式明矾结晶桶”等五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铝铁盐行业,“何青峰”这个名字几乎人人熟知。因为,就是他将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建衡实业)的产品从垂暮边缘拯救了过来,继而唱响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前进战歌。
开发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2010年,22岁的何青峰进入建衡实业从事技术工作。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建衡实业却遇到了发展瓶颈——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企业发展缓慢。
“一定要打破这种僵局!”何青峰暗下决心。2011年5月,他被任命为聚氯化铝新产品开发负责人,多次带领技术人员赴外地培训学习。中试期间,他不分昼夜地守候在一线车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曲折和艰辛。半个月后,聚氯化铝试产成功,领导和同事们都对他投以了赞许的目光。
因为环保效用明显,新产品逐渐走俏省内外。目前,聚氯化铝在南方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并开拓了中东、东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实现了建衡实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工艺,实现行业节能减排
作为一家从事铝盐系列产品生产长达六十年之久的老厂,建衡实业面临着传统铝盐产品生产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劳动力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等众多挑战。
何青峰迎难而上,迅速组建起技术团队,开展了铝铁盐系列新品种的开发生产、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发、新材料的替代使用和铝铁盐产品复配的应用等工作。
2014年,何青峰被提拔为开发应用中心主任,负责全厂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工作。其后,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自主研发了“年产20万吨铝盐产品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产业化”项目和20万吨/年铝盐系列产品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使建衡实业的硫酸铝、明矾、聚氯化铝三大主导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和产品性能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实现了减少铝土矿用量5万吨/年、减少废渣排放5万吨/年,节约用煤15000吨/年,节能效果显著,对铝盐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制定“国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东地区某国曾准备来我国采购一批产品,但考察后认为,我国产品中氧化铝、重金属等含量未达到欧盟标准,便放弃了采购。”何青峰说,从那时起,自己便立志要促成国家标准国际化,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何青峰知道,想要促成此事,就得与行业生产革新、工艺升级相匹配、相促进。于是,他组织技术团队开展了大量基础实验,并多次赴外地考察交流,与业内专家探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国家标准提供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014年12月,何青峰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水处理剂 聚氯化铝》正式发布。“现在,我已先后主持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和四项行业标准。按我们的标准生产,产品可以免检出口。”何青峰目光坚定,眼神中透出满满的自信。“去年,开发新产品2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上交税金1500万元。今年,力争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上交税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