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启动赤脚医生培训计划,1968年,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被挑选进入衡东县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在多地进行培训。1969年结业后,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自此——~~~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启动赤脚医生培训计划,1968年,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被挑选进入衡东县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在多地进行培训。1969年结业后,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自此——~~~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启动赤脚医生培训计划,1968年,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被挑选进入衡东县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在多地进行培训。1969年结业后,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自此——
“赤脚”行医50年 守护村民半世纪
  ■本报记者   周瑞华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这首传唱于上世纪70年代的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活跃在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的形象。

  7月19日,在衡东县荣桓镇萧家新屋村卫生室中,记者见到了一本红色封面、烫金字体的《赤脚医生工作证》,这本证件很有时代印记,扉页印着毛主席语录:救死扶伤,实现革命的人道主义。发证日期是1979年5月10日,据今整整40年了。持证人是今年70岁的老村医肖光衡,他与共和国同龄。听说记者来采访他做赤脚医生的经历,他小心翼翼地翻出两个破旧的药箱和几本很旧的工作证,拿给记者看,那本红色的《赤脚医生工作证》格外醒目。

  肖光衡对我们说,刚开始行医他们还没有证件,他是1968年参加县里的培训学医的,1969年就做鱼形公社(后来改称鱼形乡,再后来并入荣桓镇)新屋大队(村)的赤脚医生了。刚开始,赤脚医生是记工分的,平时也参加生产劳动,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来看病吃药都是免费的。

  一个红十字药箱

  一背就是半世纪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状况,我国启动赤脚医生培训计划。1968年,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被鱼形公社挑选进了衡东县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在多地进行培训。1969年结业后,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那时大队推广合作医疗,找到两间空房就当作了诊所。”肖光衡所说的诊所,位于一栋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内,他不仅在那里接诊,后来那也是他一家七口多年的住房。

  刚当上赤脚医生不久,肖光衡就做了个“大手术”。那是1969年的一天晚上,村民董某70岁的老母亲为了避免老鼠偷吃粮食,就把稻谷搬到阁楼上。下楼时她不慎摔倒,滚下楼梯,脸皮被木楼梯撕开了好大一块,血淋淋的。那时,村里还没有通公路,如果送到公社医院,要走七八公里山路才能到。村民便请他这位赤脚医生去治。肖光衡没有推辞,和另外一位赤脚医生一起,按照培训班教的一步步做:清创,缝合,消炎……最终将伤者治好了。

  这次治疗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从此,肖光衡在劳动之余,就身背红十字药箱,行走在田间地头,守护着村民的身体健康。上世纪七十年代,肖光衡多次被选派到洋塘河坝、望日岩水电站、江东水库等工地担任卫生员,为施工人员提供健康保证。

  “那时候药品缺口不小,我就在附近的山上找一些草药来治病。”建立村卫生室后,肖光衡也建起了中草药房,在治病、务农之余,还上山挖草药。由于肖光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西医中医都有了解,特别是还学会了推拿接骨,待人又热情,他很快声名远播,邻近乡村也有人前来看病。

  出诊一天

  磨破一双新布鞋

  “肖医生是个好人啊!几十年了,我们有什么病都找他看呢。”走进新屋村,问起肖光衡,村民异口同声地称赞。

  村卫生室位于四个村落交会处,除了萧家新屋村的1100多名村民外,还有不少外村村民慕名前来求医。29岁的罗金宇是南湾村人,他回忆道:“我从小就在肖医生这里看病,他还经常出诊呢。”他的一番话,引出了一个故事:

  “肖医生,快去救命啊!”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肖光衡正在田间劳作,听到呼喊后去询问,原来是住在金觉峰上一户人家的小孩在出麻疹。

  “这个病可不敢耽误。”他马上冲洗下手脚,换上布鞋,背上药箱便跟着来人赶路。那一路足足走了20多里的山路。头顶烈日出门,到达已是漫天星辰。看病、抓药、用药……一番忙碌后已是半夜,只好在病人家住下来。万幸的是,孩子的高烧退了。第二天,在肖光衡的建议下,孩子被送往县医院治疗,自己又重新走回家。到家时,肖光衡低头一看,脚上那双新布鞋的鞋面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个大洞。

  到现在,肖光衡仍不会骑车或开车,出诊都是步行。再远的路,他都用双脚去丈量。半个世纪过后,村民依然能看到,70岁的肖光衡走过田间地头,为老乡们送上暖心地呵护,坚持为一方百姓传递着简单而又温暖的关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借力红色文化资源扶贫富民
“赤脚”行医50年 守护村民半世纪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赤脚”行医50年 守护村民半世纪 2019-07-26 2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