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完善城乡规划,努力实现规划美
■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美
■ 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努力实现生活美
■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美
■ 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文美
■ 全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努力实现和谐美
■ 积极打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形象美
本报讯(记者 陈润)7月25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最强执行力建设最美地级市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到2035年,全面建成最美地级市。
《意见》提出了建设最美地级市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2%,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人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超过4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0%,“一江四水”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Ⅱ类以上,土壤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建设最美地级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5年,布局合理、集约高效、支撑得力、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渐次形成,全国油茶第一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建成,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突出环境问题普遍解决,“一江四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衡阳蓝”“湘江绿”成为常态;城市“精明增长”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见效,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具有时代特征、湖湘特色、衡阳特点的绿色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处于全省前列,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最美地级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2035年,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规划美、生态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形象美成为普遍形态,全面建成最美地级市。
《意见》要求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优化完善城乡规划,努力实现规划美;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美;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努力实现生活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美;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文美;全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努力实现和谐美;积极打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形象美。
据悉,衡阳市是湘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特别是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最美地级市的发展目标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推动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已经具备了打造最美地级市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