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清叶应聘进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的一名专业教师,从此进入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一
入职后经过学校系统培训,李清叶担任了医学院大一新生护理专业人体生理学的教学任务,为了不辜负学校给自己的机会,为了满足每名饱含求知欲的学生,他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的知识点,写好教案,做好课件,满以为自己非常优秀的李清叶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地胜任教学任务。然而,一切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他发现有些在开学初期认真听课的同学,慢慢变得上课不专心,甚至出现开小差,讲小话的现象。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他才知道自己上课时所讲授的某些知识点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久而久之,不懂之处积累得越多,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越发的下降,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
经过一番思索,李清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自己的教师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应该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且高职的大一新生,他们的医学基础背景知识是空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模式可能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依然是被动的去接受新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医学知识,他们需要老师把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化繁为简,且能生动有趣地传授给他们。刚研究生毕业的李清叶俨然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己相提并论,虽然认真地备好了每一堂课的知识点,写好教案,做好课件,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准备这些知识点,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知识,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一番思索后,他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力图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用简单、直白、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大幅转好。
二
李清叶清楚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到学生的引导者。
为了当好学生的引导者,他一边让自己丰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一边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高职学生入校三年后,大部分毕业后就步入社会,而此时此刻正值青春的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心理发展也趋成熟,思维活跃,创新性、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强,敢想敢干,敢闯敢拼。李清叶认为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善于引导,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为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者李清叶,教学能力与教学改革研究能力也大幅提升,发表了数篇教改论文,主持一项院级课题,参与两项市级教改课题,参编《生理学专业知识学习指导》教材一部,并在2019年教学微课竞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