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部分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部分企业负责人围绕金融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先后发言,并提出建议。
郑建新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指出,金融发达程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好坏的风向标。衡阳金融事业在抗战期间一度位居全国前列,有过辉煌的历史。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重现衡阳历史荣光,这些都为全市金融发展提供了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市金融系统要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也要抢抓机遇实现自身做大做强。
郑建新肯定了金融系统长期以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2018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7%;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06.76亿元、2131.69亿元,存贷款余额全省第二,银行存贷比增加了4.3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连续三年超200亿元。郑建新同时也指出存在“发展还不快、存贷比还不高、保险保障还不强、资本市场还不活跃”等问题与不足。
“金融兴则经济荣,金融兴则实体强,金融兴则民生实,金融兴则信心足。”郑建新强调,振兴衡阳实体经济,金融系统极端重要。全市金融系统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抢抓机遇上下功夫,用足国家政策,大力拓宽渠道,着力保障我市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在保障发展上下功夫,继续加大贷款投放,努力扩大直接融资,加大对拟上市企业激励支持力度,努力把握市场机遇,推动债务融资工具的运用;在精准滴灌上下功夫,聚焦支持重点,引导金融资源不断聚集重点领域,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发展薄弱环节,支持社会民生改善;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发展普惠金融,扎实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要在风险防控上下功夫,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郑建新表示,大力支持金融系统建设发展,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市委、市政府将尽最大努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氛围。“金融机构在助推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市委、市政府出面的、支持的,只要你们提出来,我们就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地和你们一起去争取、去解决。”
市领导刘正兴、曾艳阳、张经伟出席座谈会。市领导杨洪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