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安澜: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戴安澜像(资料图)
  在安徽芜湖市风景优美的赭山上,安葬着中国远征军名将戴安澜将军的遗骨。每年清明前来祭扫的人们都会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追思。

  戴安澜,字衍功,自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生于芜湖市所辖无为县练溪乡风和戴村(今无为县昆山乡练溪社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42年7月31日,戴安澜将军国葬仪式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943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芜湖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兴业”之殇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天台路上这个“大路障” 能否清除?
南征北战 血洒蕉山
学校负责人需与学生同用餐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2019-03-21 2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